光学防抖主要分为镜头防抖——出现在胶片相机为主流的时期,以及数码时代的传感器防抖。二者都是用角速度感应器与线速度感应器实现防抖。以镜头防抖为例,不同品牌镜头的角速度感应器放置的位置不同。有的厂家为了避免反光板震动和快门震动,把它设置在离开中心的位置,也有的厂家认为影响不大把它设置在合适的位置。无论让哪个镜片移动都能达到补正的效果,在防抖效果上没有差别。一般都装置在卡口附近,让最小的镜片移动。
镜头防抖和传感器防抖的比拼
一个是传承自胶片时代的镜头防抖,一个是数码时代的新兴产品:传感器防抖。实际的防抖效果几乎没有明显差异。
哪种防抖的效果更好?
知道了镜头防抖和传感器防抖的原理以及各自优缺点,那在具体的效果上又是哪种方式更好呢?我们询问了两种防抖方式都有涉足的索尼公司,它们在单反相机上使用传感器防抖,在卡片机和微单上使用镜头防抖,得到了“两种方式没有明显差别”的回答。如此看来,两种方式都是有好有坏,优秀的办法就是同时具备两种防抖功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通过提升的安全快门级数来判断防抖效果
[box_left][/box_left]一般厂家使用“安全快门”——“焦距分之1秒”的快门速度来当作基准。例如焦距为250mm的镜头,安全快门为1/250秒,随着快门速度的增加(依机械快门级数依次递增):1/120 秒、1/60 秒、1/30 秒、1/15秒、1/8秒⋯⋯抖动产生影响的几率越来越大。这时开启防抖功能,如能“提高2级安全快门”,则意味着快门是1/60秒依然能保持稳定;“提高3级安全快门”,则意味着快门是1/30秒依然能保持稳定。当然根据使用者不同,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抖动是不同的。正确的持机姿势也很重要.
防抖的未来
光学防抖是缓解抖动的唯一方法吗?防抖性能的提升有极限吗?防抖能不能取代
三脚架?
防抖功能将来会怎么进化呢?首先,来说补正级数,从最开始的2-3级,现在进化到4-5级了。今后可能还会继续增长。此外,结合镜头防抖和传感器防抖,再搭配电子化的补正功能——例如索尼NEX系列的人物抖动减轻模式是在镜头防抖的基础上,采用了多张照片重合的电子处理方式达到防抖的功能。另外,以前还尝试过通过记录使用者的抖动习惯,利用这些数据对防抖功能进行最优化。与不断提高的高感光度性能配合,可以使手持摄影的范围扩展得更大。
1评论
原理貌似不是很复杂嘛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