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有形于无形的摄影功力
从最早的水溶型胶片到5247 II型胶片。从卡片机到全画幅,从最早的索尼300P模拟摄像机到数字摄像机,曾念平都是最早尝试的先锋之一。
虽然迷恋胶片特有的模糊所带来的情感,但他从不拒绝尝试任何新鲜事物并能迅速发现新优点。数字在早期显得过于冷静,不过有其他太多优点,比如即时,更加高效,而且可以输入电脑便于传输整理。这些优点都更符合当代摄影工作的需求。
从1994年至2000年,曾念平拍了大量广告和电视剧,因此接触了数字后期技术,惊奇地发现数字化后期非常快,并带来各种可能性,可以实现更多的调光调色处理。他就一直梦想能够在电影上运用这些后期技术。这个梦想一直到2002年拍《恋爱中的宝贝》时才得以实现,到拍摄《门》时,更是进一步用数字摄影机拍,用数字技术做后期,再转成胶片。而这些辅助措施并不是放弃前期拍摄对于打光色调的要求,而是更好地克服了胶片前期解决不了的问题,是摄影技术领域再一次的飞跃。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1007RW3.jpg”][/prettyPhoto]在拍摄风格上也是如此。从热烈追求写实风格,再到不满足于仅仅是“真实”,而是要拍出更有“灵性”的东西,更能表达意味,同时让观众也能看出意味来。至于手法,已经贯穿于无形了。有人评论曾念平的《红粉》拍出了“潮湿的霉味”。他说:“当你心里有了那种东西,你在拍的时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它拍了出来。”
现在曾念平没有太多时间拍摄静态照片,但是他依然有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他强调静态摄影如果能拍出“动”的感觉,就能上升到一个不同的层次。
同时,照片无论有多少色彩,照片的立体感首先是由黑白关系造成的,如同素描,如何让阴影的形状与背景配合,用阴影造成纵深感,有对称又有变化,形成构图的丰富性,都需灵活运用。
至于如何拍出有灵性的作品,曾念平体会到视觉语言表达感情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摄影师要有一种天生的对于色彩对于美的敏感,再加上后天训练基本的构图规律。搞影像创作,视觉方面的感受会非常丰富,感觉丰富对一个玩儿艺术的人非常重要。
“我就特别喜欢吃,味觉非常灵敏。整个的感觉器官都很灵敏。会品菜会闻味,才能拍出有味道的东西。”
似梦非梦说红楼
李少红和曾念平临危受命,顶着众多压力接拍了新版《红楼梦》,历时三年多的辛苦工作,6月起已开始上映。说到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的理念,曾念平从绘画的角度展开:“西洋绘画是焦点透视,它和针孔成
像拍出的画面从结构上是非常一致的,是把事物真实地再现给观众。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不是完全的物质复原,而是经过作者本身的主观感受来表达作者的一种想法意念。《红楼梦》也是如此,对于细节的描写非常写实,但是大的意境上,是从主观意识的角度刻画。这部巨著构架设计严密,细节真实,但体现的是如梦似幻的感受。这就要求拍摄人要细微地把握虚实的平衡,考虑如何用外国人发明的焦点透视的方式去演绎中国画的虚幻感。怎么让它更有意味,而不仅仅是真实。
我们产生的年代就是举着打倒虚假,还原真实的年代。在当时随着摄影器材的发展,有条件拍得更真实,这是这一代影人的特长。然而《红楼梦》的要求不拘于此,更要拍出意味。所以我们运用电影镜头拍摄这部电
视剧,首先景深可以控制,可以突出主旨。
其次,为了突出虚,增加了镜头转换器,要求所有的光线都要增加两倍,还要表现不同的天气转换,有阴晴,有雨雪,根据剧情的发展而转变,衬托人物情绪的起伏。”
这不由让人想起《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香”中,贾母一时兴起,让惜春画一幅大观园的图还要加上人物,“就像行乐图儿才好”。曹雪芹借宝钗之口道出绘画的宗旨:“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副丘壑的才能成画。”“你只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 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折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与曾念平的摄影理念不谋而合。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9/1007RW10.jpg”][/pretty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