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正值三影堂+3画廊创立十周年,+3画廊主办展览——“起始于远观,不止于近观”,以“远”与“近”这组二元对立意象作为起点,追溯并回顾画廊十年来的成长发展历程。展览特别邀请过去十年中我们致力于推介的29位/组海内外重要摄影艺术家,汇聚呈现他们的生涯代表作及未经发表的全新作品,于7月16日至9月18日面向广大藏家和公众呈现。


蔡东东《垂柳》
2022
23 x 30.5 cm
明胶卤化银, 水彩

本次展览旨在从摄影本体的拍摄角度出发,以创作过程中的“远”和“近”作为意象,探讨艺术家多元观看角度、创作方式、与拍摄客体的关系等议题。对摄影而言,相机所记录的客观真实场景,大多会通过不同的观看视角,产生直观震撼和陌生疏离的体验。

张克纯
悬园—乌柿之一
2022
110 x 77 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摄影这一媒介的发展,归功于人们在技术层面上实现革新——以镜头捕捉光线从而留下影像记录。因此,人们或许会默认摄影记录的是客观中立的真实场景。然而,当我们真正阅读一张照片时,却也产生过与自身认知现实所相悖的陌生化体验。究其原因——相机是无意识的,人的观看和接收却是有选择的。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人的大脑会根据知识和记忆对眼前之景进行“修正”,而相机所捕捉和呈现的未“修正”画面,因与人脑海中的所认知的场景有所出入,最终得以形成一种非功利性的审美感。

封岩
迷幻的竹子 17
2022
120 x 90 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细江英公
蔷薇刑#32
1961
50.8 x 61 cm
明胶卤化银

展览中呈现的荒木经惟《Erotos》系列,通过微距拍摄的花朵内部,将花蕊的构造放大直至占据整个画面,产生了独特的力量感,甚至可被认为一种情色感。另一方面,美国摄影艺术家秋麦则在创作中将一张全景照片切割后放入册页中,此举借鉴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散点透视原理,同时满足了从局部和全貌观看的双重视角。当局部被放大,照片像素的颗粒感便产生了与中国画相似的笔触和质感。远眺的视角和水墨的笔触,让秋麦的作品产生一种与传统中国水墨画类似的写意的真实。

原久路
静物习作3 (葡萄)
2011
21.9 x 30.1 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艺术家荣荣&映里和叶锦添,都试图通过作品表达基于事物从“远”到“近”的观测,从而刺穿事物的外部表象而进入精神内核。著名艺术史家巫鸿曾评论荣荣&映里的新作《即非京都》系列:“‘即非’为佛家语,意为‘不一不异’——万物既非相同亦非不同。黑白或色彩,枯槁和欢乐——这些不同的影像反映了艺术家对摄影‘真谛’的最新诉求。”叶锦添以科学的视角观览世间维度,在他看来,人的精神也似乎由DNA编码,因而每个人的思维拥有天然特质。“从古至今人类走过无尽岁月,那究竟人类精神世界从何而来?”叶锦添通过《精神DNA摄影作品》探讨永恒的精神内核。

邵文欢
浮玉No.4 —来自“千里江山图”的写生
2013-2017
110 x 150 cm
全数字虚拟技术摄影

需要澄清的是,展览选取“远”与“近”这组二元对立的意象,并非刻意加剧两者间的距离。在社会文明进程中,日常所及之物均被命名,当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拥有既定表象的世界,便逐渐失去了与生俱来的自然感知。我们企望通过对“远”与“近”的反复研究,超越两者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启发观者突破视阈的局限,抵达物质表象背后的内在世界——宇宙中那些超越表象而无所局限,可被感知却又忽略的细小事物——终将通过镜头的捕捉得以寻找和发现。

起始于远观,不止于近观——三影堂+3画廊十周年特展

More Than Meets the Eye: 10 Years of Three Shadows +3 Gallery

主办 |三影堂+3画廊

展期 |2022.07.16-09.18(周一、周二闭馆)

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A

艺术家(姓氏首字母排序)

蔡东东、蔡萌、陈荣辉、秋麦、储楚、段岳衡、封岩、原久路、细江英公、黄锐、北野谦、具本昌、李俊、良秀、刘珂&晃晃、卢彦鹏、骆伯年、安娜伊思·马田、莫毅、森山大道、荒木经惟、任航、荣荣&映里、邵文欢、神思远、汪芜生、叶锦添、张晋、张克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