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苏相机或许对于任何一位摄影爱好者以及摄影师都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任何对摄影稍有了解的人恐怕都或多或少的了解过这个品牌的相机。从胶片时代开始,哈苏几乎就是一个种类的中画幅的代名词。对于编者而言,学生时代面对哈苏相机就如同朝圣一般,只敢在商店的橱窗前远远的观看,模块化设计的精妙让我不由得在玻璃柜体外发出感叹。

如今到了数码时代,哈苏也面临着来自众多品牌的挑战。无论是尺寸越来越大的数字显示设备,还是为了顺应新媒体浪潮而开始的全民Vlog视频创作,或是依然在数码时代坚守复古浪潮的年轻人,他们都对这个拥有近80年历史的瑞典品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哈苏907X一直沿用了哈苏传统的模块化设计

而今天我们请到的三位摄影师,他们各自来自不同的时代,哈苏相机对他们来说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开启未来全新篇章的一把钥匙。

见证历史的⼀代摄影师——唐景亮

美国早期的哈苏1600F广告介绍了哈苏模块化的结构优势

哈苏相机对我们这一代摄影师来说是有着格外的情感寄托的,作为专业相机中的专业相机,胶片时代的哈苏相机几乎就是真正的专业中画幅相机。模块化的设计虽然来自1940年代,但正是模块化的简单构成造就了哈苏与其他品牌中画幅机型的区别。后背、机身、镜头三部分就是一台专业相机最基础的样子,围绕着它我们还可以加上手柄、快门线、眼平取景器、腰平取景器甚至是不同画幅的后背。模块化的设计可以让它顺应不同题材、不同场景的拍摄,也让我真正的喜欢上了哈苏这个品牌。

哈苏的历史来⾃于首款军⽤相机HK-7
哈苏500C/M全套

尽管哈苏在数码时代有过很多机型,但是这台最新的哈苏907X 50C才可以说是目前我最喜欢的一台。首先就是哈苏的模块化设计思想使得从1957年的哈苏相机和2019年的数码后背可以超越时代的结合在一起,包括我手里自己的这台500C/M。

另外就是它的取景方式,胶片时代的哈苏尽管也有眼平取景的配件,但是摄影师往往大多还是使用腰平拍摄。尽管只是一个取景方式的差别,但是这体现着摄影师与被摄对象关系的不同。以前的老师经常会给我们这种教诲,要尊重你的拍摄对象,忠实的记录你看到的内容。而腰平取景低头拍摄正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尊重,只有真正的尊重你的拍摄对象才能拍出真正有情感的作品。907X 50C尽管已经换成了可触摸的LCD取景器,但是向上翻折之后依然有使用腰平取景器的错觉,60FPS的高速刷新和光学无异,236万像素的3.2英寸屏幕甚至比光学取景器还要清晰。这也是我选择907X 50C一个重要原因。

宇航员WALTER SCHIRRA与哈苏500C相机
吴印咸拍摄的《北京饭店》(使用胶片中画幅相机拍摄)

最后,当然也免不了偶像崇拜一番。哈苏相机最知名的历史当属它和NASA的那段广为流传的佳话,从1962年水星计划中宇航员的Walter Schirra带着自己最终爱的改装500C 相机登上太空,哈苏和NASA的历史也就此展开。而且最有趣的是哈苏其实这一代新发布的907X也有一个全黑色版本的“登月纪念版”,功能与普通版本一致,但是外形更加深邃。

不过对我来说,影响我最深的还是吴印咸老先生对我的影响,从延安影集到北京饭店再到人民大会堂,吴先生作品的精准、真实和一丝不苟都是让我印象最深的,而吴老使用的最多的正是哈苏相机。甚至03年还因为哈苏相机失窃而登报寻找,也让不少国人对哈苏有了第一次的了解。

唐景亮使用哈苏907X 50C+XCD 4/45P拍摄

继承⽂化的⼀代摄影师——刘酸铜

喜欢摄影的人都知道哈苏很好,可是哈苏为什么好呢?它既没有一秒钟十几张的连拍,也不能加入各种特效滤镜,甚至连能自拍的翻转屏都没有。可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没有那么重要,对我而言哈苏就如同学生时代的初恋一样,只不过我第一次见到它,是来自摄影老师的背包。

第⼀次对哈苏相机的印象来自老师摄影包⾥的500C/M

大学的摄影课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老师教我们摄影基础原理,而是他拿着自己的那台哈苏500C/M给我们讲解为什么画廊里的那些照片可以卖到那么贵,摄影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那些乍一看平平无奇的照片能够打动很多人。而正是从那时开始,我才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有台自己的哈苏。

哈苏905 SWC机⾝就非常的⼩巧
新款的907X 50C和之前的500C/M一样,都支持使用外接手柄,但是907X 50C的手柄可以直接控制拍摄菜单

时间过的很快,我现在也用上了这台最新的907X 50C。之所以选它,除了有当年摄影老师的“种草”之外,更大的原因是它确实足够小巧。作为哈苏9系列的延续,从哈苏903SWA(1954年)、903SWC(1988年)、905SWC(2001年)一直到今天的907X(2019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907X 50C就是目前最小巧的中画幅机身。

5000万像素的907X 50C使用手持拍摄,放⼤到100%分辨率也相当惊⼈

另外哈苏X系列在数码时代依旧延续了镜间快门的设计,镜间快门在胶片时代就是中大画幅相机的标志,尽管目前数码时代也有不少品牌的中画幅数码相机出现,但是哈苏依然延续了它使用镜间快门的传统,轻巧、快速、安静。镜间快门的优势就是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画面的稳定性,同时还足够安静轻柔,对我这种“数毛党”来说,即使是拥有5000万像素的907X 50C也可以手持拍摄,并且做到画面细节丰富,镜间快门的优势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虽然我也曾使用过胶片后背的哈苏相机拍摄,但是从目前的行情来看,胶片价格越来越高,冲洗、放大的成本都不能被忽视。而数码相机的质量也已经完全可以超过胶片相机的素质。特别是CFV II 50C后背的5000万像素已经能够睥睨专业底片扫描的分辨率效果,而14级的动态范围也几乎超越了胶片负片的宽容度水平,再加上存储卡价格的低廉。这都是让我选择从胶片走向数码的重要原因。

启程未来的⼀代摄影师——美年达

对很多像我一样的90后摄影师而言,很多人会觉得我们没有经历过胶片相机的时代,入门即数码。这种想法其实太片面,无论是胶片相机i还是数码相机,都有它们各自无法替代的部分。哈苏算是我的启蒙胶片相机之一,对我而言尽管现在的照片大多发布在Instagram上,但是6X6的方形120胶片让我不用考虑构图剪裁,而且胶片的色调也是我特别喜欢的。

instagram的方形构图展⽰特别适合哈苏相机的作品

这台哈苏的907X 50C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相机,并不是因为它的价格,相反它的价格在目前的中画幅数码相机中是非常有竞争力的。907X 50C除了拥有我之前使用503时习惯的操作模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整体拍摄流程的便利。

使用Adobe Lightroom直接导入哈苏的3FR格式RAW图片,人像肤色显得有些惨白

首先,5000万像素在目前数字时代来说其实算是很高的分辨率了,对于现在动辄4K、8K的展示平台来说,更高的像素数在输出时会有更自如的选择。另外我重点要说的就是907X 50C的画质表现,哈苏RAW格式原片提供了夸张的14级宽容度,特别是在后期时对曝光、高光和暗部对修正都能让照片还原出更想要对效果。

使用哈苏PHOCUS导入相同3FR格式的RAW图片,经过一步人像色彩矫正之后,人像色彩自然了很多

另外一个就是哈苏自然色彩解决方案(HNCS)在拍摄流中对作用,对保证色彩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非常有帮助。通常来说,使用数码相机会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色彩标准,不同拍摄设备、后期流程、显示设备对色彩的影响都非常大。哈苏自然色彩解决方案(HNCS)除了基于16bit的RAW照片进行原始色彩的调整之外,在数模转换阶段通过编码保证色彩不丢失,同时HNCS还能满足我很多需要更多色彩空间环境的照片编辑,相比RGB 和CMYK 的色彩还原,特别是人像色彩要更加逼真。

使⽤Phocus APP可以通过Wi-Fi⽅式直连哈苏907X 50C实时取景
通过Phocus APP可以控制哈苏907X 50C的全部拍摄参数,甚至进行⼿动对焦
并且直接在PhocusAPP内部进⾏RAW原图的编辑以及矫正

最后一点是我最喜欢的,就是907X 50C使用的免费的Phocus APP,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除了支持jpg格式图片传输之外,它甚至还能任选Wi-Fi或者数据线传输3FR的RAW格式图片,并且支持直接在APP内部进行编辑。所以在iPad上安装Phocus之后几乎就可以不用在带着Macbook出门了,特别是旅行时经常需要更新社交账号的照片,而对摄影师而言照片不编辑几乎就不能上传的。使用Phocus就省去了很多复杂步骤,不需要读卡器,不需要电脑。甚至在工作流中的色彩也能保证最大程度的统一,这才是数字时代摄影的真谛。除了功能异常强大的iPad客户端之外,Phocus APP的iPhone客户端也拥有远程遥控、实时取景功能,方便随时使用手机客户端进行遥控取景拍摄。

美年达使用907X 50C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