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刘书彤
“家什儿”是山东方言,它在我的老家冠县是家中物件的统称。对于有山东农村生活经验的人来说是不陌生的。
“家什儿”是父母日常劳作的工具,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农村家庭变化的时间载体。也是我们儿时必不可缺的玩具,更是饱含着家中三代人成长的记忆载体。
选题的确定:身边的“宝库”:
我生长在鲁西的农村,这一组创作,是继2015年我拍爹娘使用过的“家什儿”第二部。我的创作主线,较多关注社会结构与个体情感之间的关系,以艺术创作的形式,梳理时代语境下自己及社会个体的生存记忆。
从一个家庭成员的角度来讲:我尝试在中国北方农耕文化背景下,对一个农村家庭及其成员成长史的梳理,此次系列作品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从家庭的时间跨度来讲:我的父母出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他们的成长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村子里也历经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城市化等诸多进程。
从建国初期至今的七十年,这个跨度下的物件背后,自然折射出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痕迹,成为一个农村家庭和国家共同成长的时代印记。基于此次拍摄,时间的痕迹是我着重表现的地方。
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讲:同时代里每人的生存痕迹形色各异,这些父母家中的“物件儿”虽有惊人的共通性,但也存在着不可替代的符号性。基于此,我作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通过摄影的视觉语言来呈现这些时代的符号特征,通过鲁西农村家庭的这个“点”探索对人性和时代的感受。
器材的选择:因“题”施“器”:
此次的拍摄计划有幸入围“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并在器材和创作上获得了资助,一个在我的创作清单里筹划了三年多的拍摄计划,终于得以实施。在选择拍摄器材方面,由拍摄题材决定所需器材。在此次拍摄计划中,主要包括“家什儿”组合场景和单独场景两种为主,所以我选择的拍摄器材清单主要包括:索尼全画幅微单A7RM3机身一台,镜头配备了FE 50mm F1.4 ZA定焦一枚、FE 90mm F2.8微距G一枚。这样两枚镜头在拍摄的进程中各司其职、各取其长。
首次使用微单进行创作,索尼A7RM3的高像素及其综合性能表现优异。此次拍摄的机型和首次所用中画幅机型,画质经过比对,不相上下;尤其是在弱光环境下对焦精准度、高感光降噪能力表现突出。
对于我从早到晚的高强度拍摄环境而言,电池的续航能力、插线充电的优势尤为重要;这些细节对一名职业摄影师来说,重要性此处无需赘言。
其次,照片的宽容度表现良好,在曝光正负三挡内宽容度和解析力表现不俗。机器的对焦速度快,精度比较高,总体表现出色。机身的接口丰富,双USB设计很人性化,让使用变得非常方便快捷。同时,翻转屏的设计也为俯拍取景带来便捷。像素转换多重拍摄的功能,可以通过四张RAW格式的照片合成,让画面细节和层次更加丰富,这给高清画质带来更多可能。
构思到呈现:简约不简单:
“家什儿”Ⅱ系列,整体风格延续前期“家什儿”呈现形式,在原有组合基础上,新加入单独物件的拍摄;此次对物件进行重新归纳和分类,比如对父母的成长关系、父母和我及我的孩子之间的关系,家中女性和男性日常的生活物件的区分等。
从构思到拍摄、呈现,以自我生活感知为横切面,把生活的感知和内心抽象形态视觉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复杂而且环环相扣。“这场戏没有预定的剧本和导演,只有演员。”如.寇德卡所说,我们寻觅逝去的乡愁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
从草稿到拍摄完成,并不只是两张图片的距离
记录这些老物件的同时,也是在记录过去岁月的点点滴滴,那些岁月里有童年的回忆、乡下的炊烟和父母的温暖。
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的过客,匆匆来到,匆匆驻足,又匆匆离去。即使时间类似,但每个人的旅途都不尽相同,就像我们的童年,虽然有着惊人的共通性,但也存在着不可替代性的复制性,这种差别,或许要到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里去寻找。
生在这片土地,故人,从未离开,也永远注视着彼此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