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8日,北京第一高楼顺利封顶。这座高达528米的建筑位于北京CBD核心地段,用地面积11478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108层、地下7层(不含夹层),可容纳1.2万人办公,为中信集团总部大楼。中国尊的落成刷新了北京天际线,也为北京的城市风光爱好者提供了全新的拍摄对象。
今年4月18日,@摄影之友 微博推送了一组微博网友@spider9935 拍摄的中国尊照片。
与以往常见的中国尊照片不同,这组照片没有用爬楼+大广角展现首都新地标和CBD的恢弘繁华,而是通过一种平实亲切的视角引领我们穿越古今。当天这组照片就被北京当地各大生活类博主相继转发。
在整组图片中最受欢迎的是第一张照片,晴朗通透的天空在太阳最后的余晖中泛着好看的钴蓝色,天空中的电线被挂上了很多红灯笼,让整个画面除了原来的市井气息外又多了一层节日的气氛。此图一出便引发了网友们对拍摄地点和摄影技法的大讨论。
为了满足大家如饥似渴的创作热情,我们采访到了这组照片的创作者许晓平,并且为大家带来了最全最干货的 胡同里的中国尊 拍摄指南!
照片分享摄影师
姓名 许晓平
简介 北京市东城区摄影协会会员,视觉中国、iStock by Getty Images签约摄影师。擅长拍摄城市风光、星空、延时摄影。
器材
创作剖析
作为一名北京土著,除了那些繁华的高楼大厦,心中始终有一个无法忘怀的胡同儿情节。一次比较偶然的机会,打车从一条胡同穿行而过,突然发现正对面就是中国尊和国贸三期、四期,三个高大建筑排列错落有致,随着车辆的不断前行,画面感也越来越强烈,这不正是我一直想记录的那种画面:北京城市不断建设的高楼大厦与北京气息浓郁的胡同文化。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天上挂着各种电线,有些显得杂乱。春节期间我来到这里,拍摄了我牵挂已久的画面。
拍摄位置
西总布胡同(是一条已经有百年历史的胡同儿。明朝称总铺胡同,属明时坊,因总铺衙署设于此而得名。清乾隆时称总部胡同,属镶白旗,宣统时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分称东西总布胡同。)
拍摄时间
2018年2月16日傍晚,当时正值当天的Blue Hours蓝调时间(在摄影中通俗的讲,Blue Hour是指介于白天与黑暗之间的那段时间。),由于蓝调时间很短,大概在20到30分钟,及其容易错过,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来找到所在地查询每天的蓝调时间。
拍摄步骤
前期构图主要是为了体现胡同儿与尽头的北京三件套(中国尊、国贸三期、国贸四期),当时带了广角和长焦镜头,分别做了拍摄尝试,发现广角镜头会带入很多无关场景,同时也使胡同儿尽头的三座建筑在画面中的比例变得很小。于是更换了长焦镜头,试拍了几张后,发现如果横构图,仍然会有上述问题,于是改为竖构图。
同时为了体现胡同儿的纵深感,选择了在胡同儿的中段儿使用160mm焦段进行拍摄,整个构图参考了三分法,即下画面底部为胡同儿场景、中部为天线及红灯笼,画面上部为三座高大建筑。拍摄时间上选择了傍晚时分,主要是因为节假日期间国贸商圈的建筑都会亮起漂亮的景观灯,这也会使建筑更加突出。
后期思路
仍然是要围绕胡同儿、灯笼及高楼建筑三个主体进行后期。先来看一看前后对比。
在Adobe Camera Raw中打开文件,首先对画面进行一些裁剪,使主题更加突出。
随后对一些基本参数进行调整。调整色温与色调使天空呈现宝蓝色。中间的红灯笼由于并没有点亮,所以在原片中显得有些暗淡,这里通过后期提高曝光及阴影,将灯笼处的细节更多的展现出来。最后,就是远处的三件套了,这里主要通过降低高光及白色值,将建筑顶部稍微过曝的部分拉回到正常范围,同时对清晰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最后再整体调整一下对比度、自然饱和度。
最后选择工具栏中 变换 工具,并选择自动校正,对画面应用平衡透视校正。
经过上面一系列调整后,此时可以“打开图像”进入Photoshop中进行调整,因为拍摄是冬季且又是傍晚,实际上画面还是有些偏冷,但是我印象中的胡同是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同时也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于是这里我使用了Nik Collection插件中的天光镜,来加强路灯灯光效果,使胡同儿画面趋于暖色。
经过简单的调整,这张作品就完成了。这里还要提一句,也许你会看到上面用来调整的照片中间有一个人影,后期是使用另一张在相同位置没有人影的照片,通过蒙版擦除的。
后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张照片拍摄完几个月后,这条胡同儿开始了电线入地改造工程。改造后的胡同儿变得更加整洁,天空也很干净了,但是那张电线横挂天空的照片也成为了永远的过去,我很庆幸自己记录下了这条胡同的变化。你更喜欢什么样的胡同呢?
1评论
还是改造前的照片有味道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