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周建生 余贤州 李彬 文/常鸣 田三月 插画/王丹青 鸣谢/陈丹 编辑/贺兰 美编/杨小

[alert type=white ]朋友从东源带回来几个墨印字粒,不同于我打印的铅字,它们有着凹凸不平的纹路,似伸展的骨骼,润泽的墨迹则像正在流淌的血液。[/alert]

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

源自北宋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承古法,字模用的是木头,依靠一套口诀,口耳相传,延续至今有800年的历史,是中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如今瑞安的全套木活字印刷技艺,和元朝农学家王祯《农书》中的记载不差分毫。

瑞安目前有近百人专门从事活字印刷,但掌握书法、雕版、口诀等木刻活字印刷全套程序的传承人仅11位。2010年,这项古老技术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世人再次把目光聚集到这濒临灭绝的手艺上。

使用木活字印刷术排版 F6.3,1/60秒,ISO4000
使用木活字印刷术排版 F6.3,1/60秒,ISO4000
印制成的字谱 F4.5,1/100秒,ISO2000
印制成的字谱 F4.5,1/100秒,ISO2000

古村飘出清冷墨汁香

约了同行者,我们直奔瑞安高楼平阳坑镇,想亲眼见见这近千年的手艺。路边“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东源”的指示牌竖立着,刚踏进村子,隐隐的墨香夹着南方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没走几步,便看到一位老人在村子的文化活动中心刻字,他低着头,神情专注,动作仔细,有着一般农人黝黑的肤色,却又多了些思考者的深沉和文化人的儒雅气质。

循着墨香走进村中古屋改造的民间博物馆,一进门便看见并排几张大桌,桌子的正中放着字盘,字盘里是方方正正的木头字模,字盘上方整齐摆放着水、墨汁、刷子和木尺等工具。我想刚才在屋外闻到的墨香绝对不可能仅仅是桌上这几盘墨水的功劳,那一定是整间屋子里那些经年久远的木制活字散发出来的体香。而站在桌子前那位气定神闲的老先生,就是东源木活字印刷协会57岁的会长王海秋。

印刷时用的鬃刷子、墨汁等工具 F4.8,1/60秒,ISO1000
印刷时用的鬃刷子、墨汁等工具 F4.8,1/60秒,ISO1000

木屑飞舞化作纸上风光

王海秋专注地挑选着字块,很快让我们见识了活字印刷的前世今生。原木色的字块方头方脑,让人惊叹祖先创立活字印刷术时的灵感。“王师傅,”我忍不住问,“这活字是用什么木头做的呢?”王海秋见我好奇,便拿起一个字模给我看,“我们东源主要采用棠梨木,这种材料产量大,而且不易变形。你们也感受到了,南方气候潮湿,字模不易开裂。而我们印刷用的是徽制烟墨和宣纸,不是现在的油墨和铜版纸,用棠梨木做的木活字印刷虽然费时,却能保存长久。我曾参与修缮的木活字印的族谱最长保存有四百多年的。”

说话间,王海秋右手持锋利的雕刻刀,左手顶住刀柄的末端,沿着汉字的边缘刻进木头中,飞刀似笔,三下两下刻出个“福”字。瑞安木活字沿用的老宋体,横细竖粗,字形方方正正,古雅得体,是明朝以来的官方字体,在宣纸上印刷显得美观大气。略显昏暗的灯光下,王超辉因墨水长年浸染的指甲,边缘呈现出墨黑色,手背上筋脉隐现,散布着暗褐色的斑,但每一刀下去都极精准,且力道均匀。这样一双手,在木屑的飞舞中灵巧地雕刻,像一部微型的黑白默片。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想到自己在纸上规规矩矩写手好字都有难度,顿感惭愧。

木活字刻成后,王师傅用一把短刷蘸上墨汁,在刻板上反复刷涂,待字模吸饱了墨汁,将一张红纸覆盖在上面,并用另一把鬃制刷子在纸上轻轻来回扫动,直到纸背微微渗透出浅黑墨印,再轻轻揭起宣纸,一张清秀的祝福字符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那字如新生儿,似有鲜活生命,墨迹一点点变干就像汉字在生长,最初的稚嫩活泼逐渐变得成熟稳健。

从甲骨、简牍、金石到纸张,书写的载体进化,迫切需要新的印刷技艺,小小的印章给了人灵感,每个刻好的字块是一枚单字印章,而各个印章的排列组合便是一篇优美的辞章。

制作一个字模需十多分钟 F5.6,1/160秒,ISO400
制作一个字模需十多分钟 F5.6,1/160秒,ISO400
展示馆 F3.5,1/40秒,ISO100
展示馆 F3.5,1/40秒,ISO100

活字丛林里光影流转

如果一个个新刻的木活字是单棵俊秀的树木,跟着王海秋前往郭宕村修郭氏族谱,则让我见识到了木活字的茂密丛林。在郭氏宗祠内,我看到了一个个浅浅四方木盒装着的木活字,整齐地摆在几张桌面上,这些几百年传下来的老宋体字模,经墨汁的长久浸润,如远古的精灵一样乌黑发亮。

王海秋指着一排排字架告诉我们:“除之前写字、刻字的基础工作,活字印刷的工序是从检字开始的。因为木活字是反字,一般人很难分辨,没文化的干不了,生手也干不了。这些字按字典的排列顺序,放在字盒里,木字粒常用的有500—700个,叫出俗字,加上不常用的入俗字共有3000多个。”当我正被眼前庞大的字库弄得眼花缭乱时,王师傅笑着道出了选字窍门, “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张⋯⋯。这150字检字口诀,听着像戏文的古语,是因为里面囊括了大部分汉字的部首,便于记忆,就像中药的《汤头歌》成了检字工人的法宝,传承了将近千年。尽管木活字印刷步骤看起来简单,但刻字有刀法,检字有口诀,排版有格式,要印出一本宗谱可没那么容易。”

墨干后的拓印 F3.2,1/100秒,ISO6400
墨干后的拓印 F3.2,1/100秒,ISO6400

千年家谱何去何从

从字板上难以辨认的名字现在变得一目了然,王海秋说东源木活字印刷之所以能800多年不间断传承下来,有赖于传统谱牒文化,以及民间寻根问祖的宗族情结,浙南民间宗族每隔20至30年就要续谱一次。曾有过族谱产值500多万,全村60%的人从事木活字印刷的盛况。繁体老宋体加宣纸的气派和年代沉淀感是无法比的,所以王海秋和村里懂木活字印刷的村民每年都要外出编撰族谱,从几千口的小宗族到人口过万的大宗族,甚至还远赴河北、广东、香港等地。

但王海秋仍旧在摇头,他说活字印刷术在东源王氏家族已薪火传承24代,可如今的孩子都坐不住,外面诱惑太大,学的人少,学会了踏实干活的人也少,尽管村里为了保存遗产,把旧屋改成了博物馆,即使在技艺传承上,也绝不墨守“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保守规矩。可即便如此,随着人们对宗谱的淡忘和激光照排印刷术的发展,“木活字印刷”就像个垂垂老者,在恋恋风尘中边走边回望,仿佛希望找到自己留下来的意义,却又要面对被历史遗忘的显示,谁也不希望这手艺断在自己这一辈手里,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保存一段关乎民族的记忆。

成品 F5.6,1/60秒,ISO2000
成品 F5.6,1/60秒,ISO2000

制作流程步骤

p098

瑞安东源行摄攻略

拍摄攻略

器材选择

因馆内光线较暗,尽量选择大光圈镜头和单反相机;

拍摄技法

拍摄现场光线暗,建议适当调高感光度,一般在ISO1000左右可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对于需要强调的画面,比如刻画的字和印刷部分,建议采用大光圈拍摄;对于想体现环境部分,使用小光圈,尽量把前景和后景都做个完整的交代。另外,构图上可多花功夫,以展示三千活字模的气场或单一字模的年代感。

周边拍摄点

1.东源村,古称东岙,坐落在翠岗下,碧溪修竹环带,环境清幽。

2.王氏老宅,现被改建为“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这幢老屋是明末清初的老古董,见证了许多历史风云,庭院宽敞,馆舍古朴,有很多细节值得拍摄。

游玩攻略

交通

从上海方向出发,可沿着A4走杭浦高速,经杭州湾跨海大桥,入沈海高速和宁波绕城高速,在甬台温高速过塘下、瑞安北出口,右转到虹桥北路、万松路。

如从温州瑞安市区出发,可过飞云江大桥,经56省道(部分路牌标注为330省道),见平阳镇、东源方向左转即到。

住宿

活字印刷馆一天可参观完,建议住温州市区或瑞安市区。

美食

温州县前汤圆店是当地的老字号店,这里的麻心汤圆、擂沙汤圆、鲜肉汤圆都很经典,很多温州人过冬至都会去这家店报到。

玉苍山庄用的都是山里的好食材,价格也非常实惠,极甜嫩的马蹄笋和艾草味的清明糕都是当地特色。

体验

“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馆址对外开放,博物馆门票10元。

东源文化村完整保留了800年前木活字印刷的传统技艺,而且至今还在使用,在中国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地方,也称得上世界唯一。实地看过后,觉得它非常值得推荐给热爱文化的人和学龄孩子,因为有老师傅现场演示古代印刷的每个步骤,还能亲自动手印制,来一次,就能直观体会到什么叫“古老中国的悠久文化”,颠覆书本的说教单调。印刷体验1元/张,10个字以内,一般可印常见的祝福语;印刷姓名5元/张。咨询电话:0577-65747172

家谱制作

过年时,为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在家里挂起一张由许多牌位组成的家谱轴子,用来供奉已逝亲人。家谱轴子一般没有具体的规格标准,大部分以146cm×185cm为主,主要悬挂于正房夹墙,轴子前摆供桌,供品大致分四荤四素四干果四馒头,供品前摆放香炉蜡台。

1 (9)

1 (10)

via Fot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