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顾雪 图/默沫的行走 陈峰 文/默沫的行走 陈峰
[alert type=white ]这是熟悉新疆人的旅游方式!是的,骑着毛驴、马车或摩托车,看上去并不奢华;但当你用最本土的交通工具,来到丝绸大道龟兹古国中最重要的城市——沙雅时,你会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棒极了![/alert]

胡杨深处的“阿凡提”和小羊羔

太阳还未升起,我们就到了太阳岛,秋天清晨的沙雅郊外颇有凉意,我缩紧脖子快步前行;约30分钟后,我站在了太阳岛中心,我和身旁的张老师、李琪大哥三人信步走入这片刚被太阳镀上金色的胡杨林中。

没多久,远远看到几户人家被包围在金色胡杨下,灿烂得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清晨的这里十分静谧,一匹大骆驼跪在沙地上,一个穿着迷彩服的男人正在向驼峰中间铺上厚厚的被子;羊圈里的羊群安详地呆着,仿佛没睡醒的样子;视野所及都是一栋栋晒着太阳的金色土坯房。这时,一位穿着灰色西装的维吾尔族大叔从屋里走出来,看上去十分健朗。张老师会讲维语,便走上前跟这位大叔交谈起来,而我和李琪大哥只有在一旁笑着“亚克西”!后来才知道,这位维吾尔族大叔叫萨迪克,是这儿的主人雇来的牧羊人。

萨迪克带着我们走入侧面房门,房子前有个门廊,尽头挂着今早刚宰杀、剥了皮的羊肉;门廊下铺着地砖,地上满是尘土,三张带着羊蹄的新鲜羊皮随意躺着;廊外是一片稀泥地,屋里陈设非常简单,一个水泥砖头筑的床,旁边是用来做饭的炉灶;炉灶连着烟囱直通房顶外,炉灶四条腿下还垫着几块砖头,这儿就是萨迪克平日住的地方;整个房子不仅住着萨迪克,还有两位牧羊人,及其中一位牧羊人的妻子。

离开沙雅不到10公里,便能看见黄澄澄的沙漠和奇形怪状的胡杨
离开沙雅不到10公里,便能看见黄澄澄的沙漠和奇形怪状的胡杨

烟熏火燎800公斤烤鱼和羊肉

中午时分,吃了几个烤馕的我们已经饿得饥肠辘辘,听说胡杨林另一边正进行沙雅著名的原生态烤肉时,足以想象我们的味蕾是如何活跃了!狂奔到烤肉点,我们发现这绝对是一个盛会!数不清有多少人站在炊烟弥漫之中,500人?1000人?人群密密麻麻地跟插在地面的烤鱼、烤肉一般多。

见缝插针钻进人堆,好不容易和一位正烤肉的兄弟搭上话,多亏有会说维吾尔语的张老师。后来知道这位兄弟叫泰维斯亚。我嚼着嘴里的羊肉,就见着有人拖着大袋鱼过来了;其实,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沙雅维吾尔族人,除了能烤肉质鲜美的羊肉串外,另一个拿手绝活就是烤鱼!这里的人世代以捕塔里木河的鱼为生,大家都说这些鱼小的有三五公斤,大的能到十多公斤;今天我就有幸见到烤鱼的全过程。

泰维斯亚指着蹲在地上的维吾尔族老人说,“我们不管烤鱼、烤肉,都分工明确,那边的人负责在地上打洞;他旁边的人负责串鱼;这样串好的鱼就能直接插进土里。”我随着张老师的同声翻译往左看,串鱼整个过程有些血腥,当地人先把一条整鱼从背上剖开,去掉内脏;再从鱼的上、下部横穿两条小木棍,用一根稍长的红柳木由尾穿到头;接着,将这个五花大绑的鱼插入河边沙滩,排成排,点燃中间用胡杨或红柳烧起的篝火烘烤。等待约1小时,终于见着泰维斯亚动手了,他将木棍从烤熟的鱼中抽出来,放在盘里,再撒上些盐、孜然、辣椒⋯⋯

在广阔的沙漠中,驯鹰人的一只雄鹰常常能养活一家人
在广阔的沙漠中,驯鹰人的一只雄鹰常常能养活一家人

从遗弃的沙漠公路到古堡

今天,我们将丢弃在太阳岛的闲适生活,进入沙雅另一面!为探究沙漠胡杨的究竟,见识大漠长空下胡杨的风采;在当地“沙雅通”王剑波带领下,从沙雅县城出发,往博斯坦库木村约行驶13公里,这段路几乎全是荒漠。由于当地全年降水量不到45mm,蒸发量却超过1000mm,地表极为干燥。虽然路边都是宽阔平坦的平地,但行驶时不能擅自偏离道路,周围沙质为主的地面未被车轧过,十分松软,车子极易下陷;吉普低沉鸣叫着向目的地进发,这样的道路每当越野车过,便扬起巨大尘土,在漫天尘土中找到石油勘探后遗弃的简易沙漠公路,真不容易!

找到沙漠公路后,再往南行驶3公里进入夹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间的塔里木河古河道,此时沿古河道西行约15公里后,右前方出现了灿烂的胡杨叶,在蓝天、白云、大漠与枯死的胡杨环抱中,一座古堡(当地人叫滚巴孜)静静地耸立在土坡上。此时,我能清楚看到阳光下古堡椭圆形的穹顶;周围几十公里无人烟的旷野安静异常,金色的胡杨叶在风中摇晃着。

整个古堡直径约3米,东面有个已坍塌的门洞,内部已没任何物品。经过千百年的风沙吹拂,墙面依然非常光滑;墙体下有两个三角形格子,穹顶还依稀可见一些模糊图案。

“这个古堡具体建于哪个年代已无法考证”,王剑波说道:“古堡作用不外乎两种,有可能是古时抵御外来敌人进攻用的;从沙雅历史看,可能为防御凶奴,从建在高处的地势上看,古堡还有防御作用;也有人说是当初成吉思汗西征时留下的。”

不管这里是否繁盛一时,如今都被沙漠吞噬,这古堡下原来滔滔的塔里木河水,如今已成为塔里木河改道的见证。

在广阔的沙漠中,驯鹰人的一只雄鹰常常能养活一家人
在广阔的沙漠中,驯鹰人的一只雄鹰常常能养活一家人

摩托车才能到的布倬尔·阿塔木古墓

世界上的秘密往往隐藏在那些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的深处,去奥普坎路途的艰难是我没估计到的。汽车开到沙雅塔南镇后因道路坑大、尘土厚,只能换摩托车;之后的15公里摩托车体验让人终生难忘。摩托车后扬起的粉尘,一阵阵撞击我厚实的穿越鞋,同时让人睁不开眼;三部摩托车只好拉开距离行驶,到沙雅古勒巴格乡奥普坎村西南约6公里的布倬尔·阿塔木古墓时,我一点不后悔路途中是否吸入过量的粉尘,“这太惊人了”我低声道!它就像一个仙境,南面是高隆的沙包,东、西、北三面环水,胡杨茂密,古树耸天,湖水清澈透明,几只天鹅在远处水面中悠闲地游着。

古墓中心是用土堆起,约7米高的大土包,东西两面各6座陪墓,南北两侧各4座陪墓。整个古墓四面被低矮土墙围绕,土墙外有一圈胡杨木深插入沙中,覆盖上长满刺的枝条围成一圈围栏。围栏东面是间10多平米的房子,是牧羊人、膜拜者或过路行人借宿的地方;房门朝外开,门前搭有马棚;麻扎围栏的西南角是一间由众多胡杨古木搭建成的大房,约25至30平方米;房内靠北的木墙上,架有锯状,类似绞架的刑具,听王剑波说是为病人驱魔赶邪的器具(为病人驱魔赶邪要有巴哈细木,俗称巫师作法,亲朋好友要到场围座)。

令人不解的是,古墓前立着高高的木杆,每个木杆顶端都有两块木片插着,如木长出的巨大叶片或米粒。传说在伊斯兰世界里有个圣灵,常变身为鸟禽状来凡间游历,鸟在无形中沾上了灵气。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用来吸引神仙在古墓上停留,也吸引飞禽停滞,以便带来灵气。

古墓围栏大门朝北,大门的西面是守墓房,与麻扎内的一间清真寺连在一起。守墓房很小,约有6平方米左右。据介绍这间狭小的清真寺是为了死人作些超渡。寺内地下铺满了大块大块的芦苇席,在朝麦加方向的墙体上,贴有《古兰经》经文。清真寺外屋摆放有一张尸床,这就是死者入土前随后的床铺。

看着地上的羊头角、谷粒和馕,想到这位主坟中的主人或许是位将军,或是位智者,这一切都有待人们去考证;回首夕阳下的古墓金秋,面对历史,豁然感到距离现实是那么遥远,却又如此贴近。

形状如弹头般的石堡零乱地散落在沙漠中
形状如弹头般的石堡零乱地散落在沙漠中
偶遇沙雅维吾尔族人的婚礼驴车队,新娘带着满车的嫁妆
偶遇沙雅维吾尔族人的婚礼驴车队,新娘带着满车的嫁妆

教你在风沙中自在拍摄

1.白平衡很重要。面对红、黄色为主的沙雅胡杨林,如果想让胡杨林更黄,可以用日光白平衡;想让画面颜色偏冷,或不要太红,则可以使用荧光灯白平衡。

2.18-200mm镜头最实用:对于旅行的人而言,减少负重是最重要的,但要拍到最漂亮的画面,还是来一支“一镜走天下”更实在;如果你有鱼眼也一定带上;遇到头上蒙黑布的妇女不要过近拍摄,避免引起纠纷。

3.拍摄时要注意保护相机。优秀能在相机背带上绑上塑料袋,随时套住相机和镜头。

1 (4)

环沙雅旅行建议

1.沙雅当地维吾尔族老乡说的时间是维吾尔族时间,比北京时间迟2个小时;他们说9点见面,其实是11点。

2.要尊重维吾尔族人的习惯。维吾尔族人大多信伊斯兰教,传说古兰经中有不吃猪肉、动物血的说法;因此在维吾尔族老乡前别提猪肉等敏感字眼。

3.因沙雅县城面积很大,最远的乡村和县城的距离超过100公里。加上乡村路况极差,自驾游者要开四轮驱动的越野车为好。

4.早晚温差大,晚上睡觉时应将空调开到适度。不要过凉或睡觉时不盖棉被,造成身体不适。

1 (6)

沙雅行走攻略

沙雅住宿

县城:在沙雅县城可入住沙雅宾馆,宾馆距县汽车站不到300米。

乡镇:沙雅乡镇都有住宿的地方,如果在维吾尔族老乡家借宿,切记带好睡袋,沙雅农村粉尘大,卫生条件一般。

1 (5)

沙雅小吃

抓饭:原先抓饭是吐鲁番维吾尔族逢年过节、婚嫁喜庆日子里,招待亲朋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如今沙雅的街头巷尾都有抓饭店。在沙雅还有家连锁十来家抓饭的品牌,“一杆旗”抓饭。
拉条子:一种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的面制品。

烤馕:是吐鲁番维吾尔族最主要的面食品。”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可以一日无馕。”足以证明馕在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羊羔肉:羊羔肉是一种味美的肉食品。羊羔肉多选择当年羯羊或周岁以内的羊。做法是把羊羔宰杀后,去其皮和内脏,洗净后放在大锅里煮,并放洋葱、胡椒等作料。煮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用冷水煮,另一种是先用开水煮,无论哪种煮法,都要捞去浮在汤上面的血沫,等肉快熟时再放盐。

1 (3)

拌面:俗称拉条子,一种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的小麦面制品加佐餐的拌面菜。如果再加上用羊肉片和辣子炒出的菜,即所谓的“过油肉拌面”,就更是本地人和游客十分喜爱而又常常食用的美味佳肴了。新疆小麦生长期长,面粉筋道好,适宜做拉条子。

via Fot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