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手机摄影水平
光凭看几篇微信文章
看了一些好图是不够的
还要学会一些方法
1. 控制住几个关键几何位置
中心点,三分点,对称轴,引导线——以及由他们衍生出来的位置。
其实本质是还是用简单的骨架来练习那些已经说烂了的构图法则。如对称、对角线、网格、框景、三分法……
但!上面说的几个位置绝对不是摄影的必要法则!!!
只是初学者比较容易控制,很快能出效果的“咽喉位置”,大家最开始可以从这些关键位置入手,做一些比较“直白”的简单关系练习,到后面,不自觉地在复杂的场景中也能运用了。
2. 模仿好的作品练习
尽管许多科班出身或是高屋建瓴的摄影师一再强调不要去模仿,不要去生搬硬套,但模仿好的作品对于帮助一位手机摄影者上路还是很重要的。真正需要我们慎重的,是选择模仿的对象,以及模仿的方法。
审美趣味和艺术价值取向决定了你模仿的对象。光就IPPA的评奖取向,“好照片”的取向应该是——通俗耐看,主题明确,略带深意的。
举个例子:我“模仿”香港著名摄影师何藩的一张照片。
▲韩松 / 摄 iPhone7p,里斯本。“模仿”了何藩,但是也有自己的考虑
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便是IPPA、MPA、MIRA主页上历年的而获奖照片,我建议是近三年的,因为头几年的风格略非主流。不建议模仿:网红的糖水照,甜腻得发紫的食物摄影,以及这种小中产审美趣味的背景虚化。
模仿不是表层模仿,最好从构图,色彩,场景三个方面来解读(暗扣了之前提到的三大构成学习)。这些照片是否用到了什么构图模式?如果不明确,那么是哪个部分让照片变得精彩?色彩是用到了对比,还是调和?场景和主题的关系如何解读?
3. 抽象练习
试着让所见和拍出来的东西不一样。“所拍即所见”是手机摄影最方便之处,也是最容易因为惯性而让照片变得平庸之处。抽象练习,帮助我们逃离这种惯性。
▲韩松 / 摄 iPhone7p,川藏线,抽象的风景 。
4. 对一个场景多加研习
面对同一个拍摄对象,我通常一个人做头脑风暴。
举个例子,获得2015年人物类金奖的那张照片,前后我进行了这些尝试。
▲韩松 / 摄 iPhone5c,就它了。主题明确,鸽子的形态有张有弛。
此片获得2015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人物类金奖
拍一个东西,不停地拍,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地拍,是因为不可能有人物正好出现在你所要的三分点上,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对称的场景来让你捕捉,神奇的光线不会乖乖地毕恭毕敬地投射在你身上。
对称、对角线、黄金分割构图,是通过什么方法实现的?颜色的获得是靠观察的挖掘,还是靠后期的调谐?一个决定瞬间,是设计场景等待而来,还是包括场景都是一瞬间的事?这些都不是看看微信文章和听我在这儿说几个技巧就能实现的。
从技巧,到最后落到一张照片上,是需要操作流程的,我们需要反复琢磨这个流程。
这个方法很有益,无论是保证成片率,还是对我自己提高观察和拍摄水平。
比如最近的作品:
▲ 韩松 / 摄 iPhone7p,另一种诠释方案。
以上经验和作品都出自手机摄影师韩松之手
全部是手机拍摄
▲ 韩松
个人公众号:原画册
2015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人物类金奖得主,
2015 Arcaid images优秀建筑摄影奖得主。
其作品曾参展大理国际影展、连州国际影展、
798“悦”美术馆“归零”影像展、
2016年世界建筑节建筑摄影展等。
作为撰稿人,韩松的作品和旅行随笔等常见于各大期刊,包括《国家地理》《孤独星球》《南方人物周刊》《旅行家》《旅游摄影》等。
小小的手机,也能拍出充满故事与美感的照片!总是能与众不同,总是能在寻常的景物、事物中找到不同的美感。正是韩松最擅长的。
想学吗?
报名参加影像讲堂·手机摄影班吧
韩松 会在这里传授自己的独家秘笈,手把手教你如何用手机拍出既有故事又有美感的照片。上完他的课,出门旅行,再也不用带笨重的相机了!一部手机走天下!
今天正式成立啦
而我们【手机摄影班】的老师
就是韩松老师
so…
影像讲堂 · 手机摄影(1)班,开始招生咯!
未来的(1)班学员们
在哪里上课,什么形式上课 ?
上课都在影像讲堂的课程直播间里。
上课形式是 图文+语音 (注意不是视频噢)
课后交流和答疑是在:影像讲堂 · 手机摄影(1)班 微信群
上课时间是?
现在开始招生。
报名的同学请保存好课程表哦~
错过上课怎么办?
没关系,我们会有课程回放,所有课程都可以反复听。
错过上课时间,你错过的可能只是在课上和老师的互动,对整个学习过程没有大的影响。
收费吗?
所有课程和服务:一共199元
如何报名?如何入群 ?如何听课 ?
超级简单。
添加摄影之友小助手——大锤,备注 “手机摄影(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