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rt type=white ]北京时间3月15日晚,“今镜头”2015年度图片故事大赏评审工作在上海顺利收官。评委会经过三轮严格筛选,在来自2132位摄影师的4678组作品中,遴选出10位摄影师,获得“今镜头”十佳摄影师奖,40位获得“今镜头”佳作提名奖,获奖者将分别获得1万元和1千元的奖金。[/alert]


“今镜头”十佳摄影师获奖者

 

▼ 韩萌《两者之间-中国孤儿在美国》

28145932.jpg

▼ 程新皓《一个在城市化过程中幸存的村庄——小村故事2009-2015》

28145941.jpg

▼ 刘行喆《被禁止的朝鲜》

 28145933.jpg

▼ 吴芳《隆胸的女孩》

28145934.jpg

▼ 王淋《空中乘务员的日常生活》

 28145935.jpg

▼ 宁舟浩《毛家工业园》

28145936.jpg

▼ 钱海峰《绿皮火车》

28145937.jpg

▼ 刘磊《潘庄村》

28145938.jpg

▼ 衡国良《全民皆拍》

28145939.jpg

▼ 刘莉《草根戏班》

28145940.jpg
 

“今镜头”图片故事大赏佳作提名奖(排名不分先后共40人)

陈志刚、许兵、李颀拯、苏宇、崔力、吕廷川、浦峰、应函频、窦绍林、旷惠民、喻学超、孙俊彬、史阳琨、李亚楠、陈序、李风、杨锦炎、邹璧宇、黄旸、张由琼、车怡岑、金思柳、何永安、储永志、图虫ID:飞使、苏巧将、吴岸彪、赵守军、徐屹歌、蔡勇、邱伟荣、图虫ID:牛掰大人、张西南、赵庆、贾亚男、潘永强、王振宇、牛博、张开宇、韩冲

在向所有获奖者表示祝贺的同时,我们也希望,一次高质量的评选,能够带给中国纪实摄影人、报道摄影师以更多的思考。因此,在紧张的评选工作结束以后,我们向参与终评的评委们提出了一些大家关心问题,希望在他们丰富的经验及这坦诚的观点中,大家一起有所收获。

终审评委会成员

伊恩·贝瑞:玛格南摄影师,美国国家新闻摄影师协会年度照片奖获得者。

布鲁诺·巴贝:玛格南摄影师,法国蓝马克斯勋章获得者。

刘香成:著名摄影师,普利策奖获得者。

雍和:著名摄影师,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周浩:首位蝉联台湾金马奖的纪录片导演。

常河:澎湃新闻副总编辑,荷赛获奖者。

陈杰:新京报首席记者,荷赛获奖者。

初审评委会成员

刘宇:著名摄影师,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

严志刚:著名摄影师,图虫网高级运营总监。

评委个人的“心头好”

布鲁诺·巴贝:我特别喜欢《绿皮火车》,我仔细看了,里面拍摄了春运、假期等不同时间坐火车的中国人。我的理由,除了题材内容,也因为摄影师在视觉表现上出色,画面气氛也很好。

雍和:我喜欢和时代、社会、情感相关的作品。比如《中国孤儿在美国》。90年代,这些孩子离开中国时,我采访过,但我不知道他们后来的命运,很多年都没看到这方面的照片了。今天,我在这组作品里看到了缩影,也看到了情感和关怀。

陈杰:拍摄昆明小村变迁的那组作品,特别能代表中国当下城市化的特点,作者的身份也让我非常惊喜,他不是职业摄影记者,而是一个学生,长期用社会学的方法纪录,对问题的剖析和事件的记录都很完整,难得。

常河:我看到昆明拆迁那组故事比较兴奋,我认为他对作品的态度是负责任和尊重的,他从头到尾按照一个比较顺的逻辑编辑了自己的作品。

关于国内外的评判价值

布鲁诺·巴贝:在评选中,我首先会看影像本身的质量,构图,光线,从摄影师层面的考虑大过于题材本身。与整组作品的故事性相比,我优先看重单张画面的影像感,是不是能强烈地打动我。

陈杰:这次评选中我觉得大家有一致“起评线”:一是影像品质,二是事件本身,还有表现手法的多样。不论是中国的还是两位国外的评委,我觉得是一致的。

周浩: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照片?我觉得就是他能够看到我看不到的东西,要有一点出乎我意料的东西在,如果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中,那没什么意思。

刘香成:西方对于摄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评价体系,他们更在乎摄影师的作品中有没有性格。但在中国,还没有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建立需要很多元、很丰富的媒体,把图片使用好,传播好。而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的纸媒,没有发展得很完美。

一些“逆耳”的话

伊恩·贝瑞:参赛作品中有些是只有一张照片很棒,但是整体没有那么好。

陈杰:太多照片是流水账式的记录,关注的面也很窄,浮于表面、缺乏情节、背景不足、或是时代的符号性不够。

常河:非常多的摄影师不懂得如何去编辑照片,这是一个思路整理的过程,从拍摄初期就要有编辑的想法,很多的照片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重复。

周浩:摄影师的选材,这么多年,还在一个很狭隘的领域里徘徊,我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刘香成:中国人常说一个词,叫“悟性”,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基于对世界的认知,这个问题我觉得在国内讨论得比较少,我们很容易把事情简单化,擅于找捷径,而做功课是没有捷径的。

一些成长经验

伊恩·贝瑞:我年轻时,去见布列松,把洗出来的照片给他,他很不喜欢,他认为看底片才能了解一个摄影师的想法。另外在那次会面中,我虽然喜欢喝茶,但为了迎合法国人的习惯,就点了咖啡,结果他点了茶!他也很不喜欢我这样。后来在第二次见面中,我带了底片,点了茶,他看后说:“来吧,来玛格南”。

刘香成:在我一生的工作中,跟文字工作者走得比较近,我会看他们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听不同的智者谈不同的见解,我们拍摄的画面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但其中涵盖了很多思考。

雍和:摄影是一种抉择,你想图个快乐也可以,你想通过摄影告诉人们真相也可以,这是你的抉择,对于纪实摄影来说,其实就是一种责任。

陈杰:摄影师没有年轻和年长之分,只有观察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分别。把握一个题材,深入了解背景根源,做好功课,用出色的影像、开放性的思维、扎实的采访,一步步去做,总有收获。现在题材非常多,观察能力和辨识方法尤其重要。

关于行业环境

常河:我们的表达方式是从之前纸质介质的传播方式中延伸过来的,如今,表达语言正处在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影像表达的可能性会更多。我们现在也在尝试用全景摄影、GIF图等方式做新闻。

周浩:我之前看到图虫对常河的采访,他提到,摄影师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静态摄影上,据说这个观点引起了一些非议。我倒觉得,为什么一定要固守某种模式呢?我个人就找到了一种让自己更畅快地表达想法的媒介,大家都可以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

布鲁诺·巴贝:当下的行业环境比二十年前复杂得多,这不仅是摄影师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整个新闻摄影行业的生存问题,对我来说,传统的新闻摄影几乎已死,西方很多摄影师现在以出书、展览的方式呈现作品,而不是为传统媒体工作了。

伊恩·贝瑞:现在的时代变化很多,杂志报纸都处在下坡路,对于报道摄影师来说很难。我觉得大家要想办法找到网络或者别的机构的支持,多做长期项目。

雍和:纪实摄影不是无病呻吟,最怕的是无米之炊,当这个社会有料的时候,你只要做一个有心人,作品作为史料、新闻都是可以的。我觉得当下的摄影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碰到了优秀的时代。

鸣谢所有参赛者

及支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