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购买指南2——配件篇

本文转载自DRE大的博客,全文语言刻薄风格粗野,请做好心理建设后方可阅读。

在了解到基本的相机选购方式之后,我们要带领大家去选配件。

配件虽为附属品,但不可谓不重要,经常,它甚至比本体还更重要。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卸下Zegna西装,Lange手表,BVD内衣和阿瘦皮鞋,然后照照镜子,你不过是个瘪三。续集故事大纲就是这样。

一般盒装相机内附的配件不多,考虑专业形象,势必得再花钱添些行头。然而如何把钱花在刀口上是一门大学问,学校没有教,电视也不会演,所以人人都需要购买指南。

相机背带,Canon就用Canon,Nikon就用Nikon,各走各的路;Leica附送的特别烂,大伙儿都改用Luigi’s、A&A或者à la carte。这些不成文的制约,照做即可,没有必要多伤脑筋,尤其你本来就不顶聪明,省着点用。这些背带上的logo都很大,高阶机型的背带会再写上型号,低阶的就不会。如果低阶的写了,就把它弄掉,不然你还没出发场面就已经没了。

闪光灯在上一篇已经稍微提过,这一定要买。大头的。出力大小、有无TTL或HHS都无所谓,我们的目的是装上去,闪不闪先不必去管它。它的使用的时机异常复杂,本来想留到相机购买指南第十五集的拍照篇再来写,可现在不写,还真找不出其它东西能写,只得不情愿地提前透露一二,不然本续集片长可能只有两分钟而已。

使用闪灯有个要诀,闪个不停不但耗电,而且一看就是个刚入门的菜B。请切记基本原则——不能每张都闪。至于到底哪张应该闪,那你不一定需要研究,总之就是这张闪,那张不闪,随便闪闪又随机不闪,务必使人摸不透,时而机上闪,时而离机闪,如此在形象方面就能从菜B摇身一变为才华横溢又有自我主张的摄影鬼才。另外就是帮家人拍照时,在任何情况下闪灯都不要直打。应将灯头转向上,打个时下最流行的跳灯,顺便演说一下:“反射光较直接照射来得柔和均匀,光源来自上方时在视觉上尤其自然……”,靠着这个简单的唬弄来取得全家人对你摄影功力的信赖。坏处只是以后照片里就没有你。摄影家是很孤独的。

闪灯并不需要事先装着,通常我们是抵达现场之后再来弄,因为这个动作可以吸引到一些女孩儿的目光。技巧纯熟者可以尝试加入几个多余的动作,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正在组装狙击枪的杰森包恩。也许你还能更上一层楼用毛巾蒙眼拆装闪灯来赚取一些赏金,只是缺乏勇气这样做。我建议你把它看做是一门职业,一种表演艺术。一旦突破这一层心理障碍,接下来就可以表演用老二吊相机了。

在一个绝对不需要闪灯的场合,记得把程序反过来。我们要在出门前把灯预先装好,等拍摄时再当众把它拆下来,表示我也有买这支神灯喔,只是我现在不需要它。

这让我回忆起十数年前曾经买过的Sony PlayStation上的跳舞机。美其名为跳舞机,说穿了只是一片PVC跳舞塑料皮。由于玩起来的动作十足像个曼谷妓男,使用一次即束之高阁。当时我有点后悔花钱买了这无用的防水布,可我老弟语重心长地训诫我:”这一切无闗好不好玩,而是当三十年后有人聊起时,你可以抬头挺胸地说:“那个,我也有”,光线枪也是。这种东西就是这样,谁要没买过,日后碰上此话题插不上嘴,人生可能从此逊掉。所以有点像在买保险。”我现在想起来的确非常有道理。

第二个配件是垂直电池手把,买副厂的就好。我们只是装个样子,一整天下来其实也拍不了几张,蓄电量别那么计较,倒是你膀胱的蓄尿量需要锻炼一下。手把大陆制的也没关系,不会爆炸就行,别去相信什么贵一级的港制品,这年头没有笨蛋会在香港搞工厂的。手把可以说是所有配件里面性价比最高的一个。一安装上去,外型就顶天了,看起来十分威猛,专业性也达到了满格的状态。还有什么比方形相机更酷的?没有了。不管是“N家”还是“C家”,“机皇”都是方形的。“机皇”知道吧?知道我就不多做解释了。

但为了续集的片长,还是解释一下好了。

“机皇”比起“镜皇”又不知厉害多少倍,因为一个厂牌同时期只会有一到二款“机皇”,“镜皇”则可能有三到三百种。“机皇”很好辨认,无论是“全幅机皇”还是“连拍机皇”,特征就是从正面看过去是方形的。按照这个逻辑,许效舜档次要比布莱德彼特来得高,只可惜他并不是一台相机。“某机型装上手把后,与机皇一体成型式手把相比,密合度有没有差?”,过去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问题,提问者无非是希望大家回答:“其实用起来差不多”这种答案来辅助自慰,这样他就不用多花一倍的钱的去买“机皇”,也可以得到机皇般的荣耀。这样想其实并没有错。如果不用力去扯它,我们没有人会去注意到邱毅的头发是不是一体成型的。

垂直手把一举增加了相机近三分之一的体积,携带起来很不方便,算是唯一的缺点,不过这就像乳房大小一样,并不是说携带方便就好。

从某种角度来看,镜头也可归类为配件,但不幸第一集已经写过了。这时候就只好塞进一些前情提要来拖时间。口径愈大愈好,这是永远不变的法则。大只佬不但看起来够份量,也代表着大光圈。光圈是很重要的,跟车子的极速和潜水表的防水深度一样,用不到也不要输在规格上。f4.0比起f2.8只不过少了一档,“大三元”就缩水成“小三元”,足足差了有四台之多。

买不买保护镜见仁见智,它就是一个保险作用而已。套上了,多一层膜,难免失真。不套则可能不小心烂掉,完全视个人卫生习惯而定。这种事外人也不好给什么意见。倒是镜头笔和吹球这等零钱就别省了。自己动手清那么二三下,还蛮有相机师傅的感觉,当然这也是在人多的时候做,感觉会特别好。数字时代你可能得多买一瓶“日蚀水”以清理“入尘”的感光组件。检查“入尘”务必将光圈缩到f22拍五百张并放大1,000%检视,不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哪怕我们每张生活照都是拍f1.4。

伟大的作品极有可能毁在这些李昌钰看不到的尘点上,因此我认为添购一间防尘室来清理CCD/COMS是有必要的。如果你只有一支镜头,并且最小光圈大于22,那优秀再加购一组显微镜来配合检查。

预算足够的话,给相机添个脚架吧,碳纤维的。钛合金或是圣斗士超合金的也好,装上去,威风。空心铝制品则尽量避免,那跟购物台送的破烂基本上没什么不同,万一被误以为是信用卡赠品,不得了,形象可就砸锅了。尤其脚架是所有配件里面最大的一个,不被注意都难,多投资一点在这上头儿也是应该的。脚架可以用上一辈子,并不会退流行,三只脚也不可能进化成二只脚,从投资理财的角度来看,其实应该先买脚架,剩下的钱再拿去挑相机。

RF相机因为在电子性能上搞不过单眼,爱好者只得以轻薄短小低震动为傲,也因此并不会去弄一些大体积配件在机身上自打嘴巴。Leica M机是不装闪灯的,因为少了反光镜箱,安全快门时间容许度高,而且镜头群素质优秀,最大光圈即工作光圈。这个说法其实很牵强,但因为很多人接受,你也就不要去违抗它。毕竟省了一颗闪灯的钱,也是件令人开心的事。现代RF顶多装个皮套、遮光罩和很容易误触的Soft Release。老机则会多出眼镜、快速卷片器和一定会刮花军舰部的测光表等装饰。这其中比较有学问的是遮光罩。单眼相机很简单,接一朵花在镜头前端就好了。当然,要最大朵的。莲花就比百合花要好,不但大,还会发出祥瑞之光,趋吉避凶。Leica则要视不同时期,配合不用形状和材质。虽然镜头口径一样,外观也差不多,但有的要配金属喇叭形,有的又得用方形塑料款,这样才显得你有点知识。在使用塑料款的同时,嘴里要不忘哭腰一下:”其实还是以前金属制的典雅”,这样就显得你不但有点知识还很有品味。

RF最棒配件是配合不同焦段框线所使用的外接式光学观景器。好的OVF非常昂贵,但是很值得,因为烂的也不便宜。多装一枚OVF负责构图,原本那个专司对焦,这特殊体位所带来的欢愉,哪里是LCD取景比得上的。既然用上RF,就别管速度了,踌在那儿慢慢搞,世界都浪漫了起来,好似身边飞舞着蝴蝶,绿地一望无际,天边还有一道彩虹。当我们进入了这个时空,臣服于自己的帅劲而不自觉微笑了起来,被路人当成同性恋也无所谓了。

相机包是最后一个配件,无关成像素质,却也不能没有。从小野人到白金汉乃至于LV Reporter Bag,各具特色,请自选。换句话说,就是我突然发现影片长度似乎是够剪了,还没写到的部份就请您去掷筊杯吧。这瞎扯蛋系列日后还会不会再推出续集,目前仍不得而知。也许我明天就上山去种田了也不一定。

1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