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距离北京1984公里的西宁,这是G109国道上正式进入青藏公路的位置,从这里到拉萨,还剩2009公里;这条公路每年有数万自驾游客和骑行者来冒险,现在,车队马上出发,没人知道未来59小时30分钟会有怎样的故事等待着我们。

唐古拉山下的宽阔平地上,还能远远地看到一个牧羊人正赶着成群的山羊,在一片冰天雪地的高原垭口,这仿佛只能发生在童话故事里。我被冻得缩手缩脚,不过我想,我现在真的需要一碗滚烫的羊肉汤和火炉。

DAY1

我们刚穿过一条长2.5公里的隧道,外面温度大约18摄氏度,我必须拉紧冲锋衣领口才能感到暖和。车窗外,时不时会有自行车队潇洒地扫过;道路两边呈现出黄土高原的景色,领队在对讲机里说,这些黄沙是从西北吹来的。逐渐的,黄土变成了油菜花田,据说每上升1千米,温度会下降6摄氏度,同时也下降4个纬度带,所以这儿的油菜花开得比许多地方都要晚。没多会儿,我们经过多巴收费站,进入西湟高速公路,绿植变得更多,如果翻越了日月山,告别这片黄土高原后,就算正式进入了青藏高原。

芦苇、马群和核武器基地废墟

am09:49车队正式进入藏区,路边的指向牌标注着右转原子岛,直行金银滩。我们向前行驶,不多久,车颠簸着跨过了一条废弃铁路,“这是曾在地图上消失过的地方。你们现在看到的这片荒芜草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可以说是个神秘禁区,没人能轻易接近它,因为这里住着科学家,在这儿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生产了第一颗氢弹。虽然封闭,但热闹程度绝不亚于西宁。”领队从对讲机里给我们解说。
刚驶过铁路不久,前面有个停着火车的老站台,据说这是当年起运原子弹的“上星站”。沿着黑红色车头往后走,连接着两节绿皮车厢,有一节车厢的门开着,大概因为太明亮,我看不清车厢里面的情景。踏上火车,里面更黑了,窗户被糊上类似宣纸般透明的东西,由于车本身是绿色,微弱的光量让整个通道仿佛《生化危机》电影的场景,十分诡异。几米开外,一个人影忽然从远处走来,我很讶异这里还有“生物”。
眼前是位约1.53米高的老奶奶,微微驼背,戴着顶淡紫色暗花圆帽,枣红色的大毛衣里是已旧得泛红的棉毛衫。在这个深绿色车厢里,我看不清她的脸,但她耳垂上圆形的耳环很明亮。老奶奶不太会说普通话,但能略微听懂些,我凑近问:“您多大岁数了?”“70多。我在这儿住了6年,老伴儿刚出去。”她断断续续地,一边用少数几句普通话,一边比手画脚地告诉我她的故事。她把我领进卧室,这曾是一间乘务员休息室,里面的窗户跟通道一样糊着纸,房间也绿莹莹的;中间是他们的小灶台,放着一个炖着肉的锅,另一边儿放着装满酥油茶的茶壶;房间右手是还不足1.2米宽的床,床头垒着一个小柜子,搁着一个简单的供电装置,七八个碗和一个相框;窗台上有一台老式收音机,老两口就用它来获取工厂外的消息;另一面墙上贴着陈旧的青藏线地图,或许他们也曾参与了这条伟大道路的建设,可惜她无法更多回答我的问题。
am11:31车行驶在环湖东路上,映入眼帘的不再是破败的原211厂区,丰茂的油菜花和狼毒花铺满整片土地,有时会出现一些紫色小花,同车的人说那叫鸢尾。这时,接近青海湖了,能远远看到平坦、宽广的湖面,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能碰见对角羚,不远处的路牌写着右转沙岛景区。进入沙岛,从车窗看去,仿佛一个新月形的沙丘漂在湖面,后来听说这是由青海湖水位逐年下降和湖内沙垄风积形成。往里走,盘旋在芦苇荡中的步道一直向沙山蔓延,两旁有成群的牦牛和马群,太阳炙热地灼烤我的头皮,被压扁的大块儿牛粪招引着巨大、密集的苍蝇,嗡嗡声几乎成了催眠曲。大约800米的地方,有一个硕大的芦苇荡,水面有密密麻麻的黑色生物在游动,蹲下才发现是拇指般大小的黑蝌蚪,几乎占据整个水域。这儿是拍鸟和渔鸥的绝佳地点,拿着望远镜寻觅,500米左右的水域上漂着1只渔鸥,小小的黑斑点缀在灰色翅膀上,带着点儿弧度的黄色长嘴正随时准备猎捕。听说每年4到6月,有上万只渔鸥在这儿繁衍。

青海湖边上一座将要竣工的寺庙,喇嘛从庙顶上给大家撒糖作为庆祝 F7.1,1/800秒,ISO100

这辆火车曾运输过中国第一枚原子弹 F9,1/400秒, ISO100,-0.7EV

老奶奶如今已有70多岁 F2.8,1/125秒,ISO1000

沙岛景区有许多野生动物,野兔和渔鸥是最常见的 F6.3,1/1600秒,ISO100

这个104平方公里的茶卡盐湖有3000多年开采历史 F5.6,1/1000秒,ISO100

前往贝壳梁的沿途开始出现沙石地,巨大的扬尘让能见度大大降低 F4,1/320秒,ISO100

DAY2~3

你无法想象这两天的行程,它充满了惊奇!我们将告别青海湖,进入柴达木盆地。翻过橡皮山垭口,我们邂逅了长睫毛的骆驼群,它们瘦弱,而且胆小地行走在荒漠和戈壁之间。当车队开始走上双向公路,空气里充斥着咸湿味道时,我们知道,堪比天空之城的茶卡盐湖快要出现了;如果说这一切都不足够野性,那从都兰开始,闯过干裂的土地和成排的电网,再到达诺木洪农场后的贝壳梁,这将近5个小时的公路时间,握着方向盘飙升着的情绪很能表现沿途带来的兴奋感。

15万年前,荒漠曾是富饶的内陆湖

am10:12道路两旁的荒漠感越来越严重,仿佛除了成排电网和骆驼刺外,已没有植物生长的迹象。G109这段公路十分平坦,道路两边白色的沙石地常绵延1公里后,间或穿插进干裂的红土地,再接着又是戈壁。车队进入一个小村镇,刚才的戈壁和荒漠带来的空寂感瞬间消失,路牌上写着右转80公里,诺木洪农场。我们穿过一个农场,进入柴达木盆地腹地。道路逐渐变窄,路面开始坎坷不平,长满灌木的地面泛起大量白色颗粒,明显是盐碱地。据说曾经这片区域的不远处有个巨大的芦苇荡,当地人把这儿的芦苇叫“芦苇船”,因为它们的叶片十分坚硬而且巨大,割下来就能直接当船划,但由于地壳变动,河水干涸,这片奇特的芦苇消失了。
顺着唯一的道路直行,能远远看见左手边两点钟方向有个高架台,那儿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这是一个70米宽,约两公里长的丘陵,它呈现出灰白色,这里就是传说中那个15万年前的内陆湖,而现在它已干涸到没有一丝水分,薄薄的盐碱土盖下全是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想象一下,15万年前,那个地球平均温度比现在还低10℃的时候,柴达木是一片汪洋大海,但它慢慢地由海变成了湖;再后来,湖面减小,一些海洋生物开始死亡,这时贝类生物往低洼地带去寻找生存机会——它们找到的就是这片诺木洪北面的盆地最低洼处。成群结队的贝类赶过来,这是个相当壮观的景象,它们都堆在古河道上;但悲惨的是河水改道、干旱加剧,一个费尽心力的大迁徙,最后仍以集体灭亡作为了结尾。

我站在贝壳尸体上尝试掰下一个,但十分困难,它们和脚下的土地紧紧粘在一起,就算已暴露在外的贝壳也是一样,无法动弹。某天,或许人类也跟这些贝壳一般,紧紧镶嵌在历史的自然博物馆里。

DAY4

今天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要进行800公里的行驶,直至到达那曲。我把所有抓绒、冲锋衣,以及头巾都一股脑的穿上了。现在的室外温度虽然是13℃,但十分干冷。没多久,我们驶过第一座桥,这是第一次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交会,当我们过了乃吉沟站(进藏后的第一个检查站)后,弯道明显增多,常碰上急弯,有时会遇到几辆大货车。整条道路凹凸不平,这是因为修路工人需要挨个儿修补裂开的路面,这让它就像被打了补丁一样,各种方块儿状的大坑赤裸裸地呆在路边儿。

从13℃走到0℃的唐古拉山垭口

am07:20 “前面的山是黑色?”我惊讶地问道。“嗯,整个昆仑山脉有200多公里,肯定也有一些山里有不少铁矿、夹煤层和金矿,好像说发现过不少。”这片黑山经过不多久,道路左边就传来了绿皮火车的轰隆声,它正朝着昆仑桥隧道驶去,这条铁路线就是青藏铁路。
am09:14没多久,有潺潺的流水声传来,路边有小溪,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事情!毕竟看了几天荒漠,大家都有些审美疲劳,水流代表了绿植的出现。这些小溪是从昆仑山上流下的水形成的,听说前面不多远就能看到昆仑山矿泉水厂,而我们现在距离昆仑山口还不到100公里,翻过昆仑山就将进入可可西里;在那儿,有许多保护动物,例如棕熊、狼等等,如果有机会走到可可西里的腹地,你还能看到雪豹,不过对于普通游客而言,这个地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远远地,在山脚下能看见一个兵站,这时的海拔差不多到了4260米。我们默默地在西大滩上行驶,连续几天的赶路让大家有些疲倦了,前两天叽叽喳喳地唠嗑场景早已不见,后座上不开车的人都抓紧时间休息,剩下副驾驶给驾驶员提神醒脑。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注意,前面有军车队,目前看来有20多辆。他们表示可以超车,记住他们闪右转灯表示能超车,左转灯表示暂时不要超车,他们十分有纪律。”就这样,我们跟着这一路军车队走了快1个多小时,这时的室外温度显示为4℃,因为水和泥浆

打在车盖儿上时,水汽蒸发,冒起了浓浓的白烟,这证明外面的温度已经很低了。今天的天气不太乐观,路过乱石沟的2号桥不久,太阳从左面冒出来,右面却依旧阴雨密布,我们面前的这条道路形成了明显的天气分界线。
Pm12:20 我们到了索南达杰保护站,海拔4500米。这里的创办人杨欣是一位环保主义者,他创建了环保组织“绿色江河”,还启动了藏羚羊、保护青藏高原环境和关注长江源冰川等一系列保护长江源的项目。我们所到的保护站里的志愿者们负责养护小羚羊,例如给它们喂奶、照料幼小的羚羊崽等。面前这条路的坡比之前更多了,放慢车速能保证车子不会随时腾空,这样太危险!又是一座小桥,名字叫做“楚玛尔河大桥”,意思是“红色的河”,这儿的水流来自于可可西里山,是长江的北源;从这儿到五道梁还有20公里,在青藏铁路修建后,这一个地区曾经是藏羚羊通过的主要区域,所以在保护站建设之前,有许多藏羚羊死于车祸。到了G109的2998公里处,如果运气好,会遇到大批迁徙的藏羚羊。当道路开始逐渐平坦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钟左右,两边开始出现高山草甸。

Pm17:19 当我们到达沱沱河大桥时,右面天空开始出现细微的高原闪电,很难捕捉到。天空云层变得更黑了,低矮地压迫在地平线上空,仿佛伸手就能摸到云层。室外温度在5℃左右,没过两公里,天空完全暗下来,雨淅淅沥沥地打在前窗上,水蒸气也跟着往上翻。不多会儿,能听到外面噼噼啪啪的声音,下冰雹了! 2000米外的天空已经灰白一片,我们必需在天黑之前到达下一个目的地——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当天空还有一丝光线的时候,我们到达了这个青海、西藏的自然分界线,车内显示室外温度为0℃,我薄薄的冲锋衣变得十分鸡肋。从车窗看出去,天空仿佛飘着小雪,眼前白茫茫一片,傍晚蓝色的天光照在雪山上,映衬出一个梦幻般的蓝色雪境。很奇怪的是,在这种天气下,居然还能碰到搭着帐篷过日子的藏族人,一家老小总共7人,都穿着厚厚的藏棉服,戴着毛帽,俨然一副过冬的样子,和我们这群穿着薄薄冲锋衣的人很不搭。这家人养了一条长着金毛的大狗,金黄色的卷毛儿上零散着一些还没融化的雪片儿,它的主人说:“它很凶悍,虽然不是藏獒。”唐古拉山下的宽阔平地上,能远远地看到一个牧羊人正赶着成群的山羊,在一片冰天雪地的高原垭口,这仿佛只能发生在童话故事里。我被冻得缩手缩脚,仰头可以看见青藏军魂塑像纪念碑及标志碑,还有为纪念铺设青藏光缆而建的石雕像,在灰暗的雪天,挂着厚厚吉祥经幡和哈达的它们显得特别高大,只是,这时的我真的需要一碗滚烫的羊肉汤和火炉。

住在唐古拉山口的人,脸上都镀着一层幻般的蓝色雪境。高原特有的红色 F3.2,1/160秒,ISO640

这时的唐古拉山垭口正在下雪,能见度较低,整片山底雾气朦胧 F4.5,1/125秒,ISO640

逐渐进入纳木错,山路盘旋着上上下下,一会儿便远远看到了宽敞平坦的蓝色湖面。它有五分之三的湖面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内,五分之二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内。

纳木错作为神湖,每年都迎接着数十万人的朝拜 F8,1/500秒,ISO500

绕进八廓街两旁的小巷,能尝到正宗的藏餐,当然,可能混合了一些川味儿 F2.8,1/80秒,ISO100

DAY5

我们站在八廓街的正中心,昨天经过拉萨市里的纪念碑,短短一分钟,我们结束了G109整个旅程。脑袋上横着玛吉阿米的大牌子,这栋黄色建筑物仿佛成了每个来到八廓街都要膜拜的地方。从玛吉阿米往大昭寺顺时针走,第一个路口左转进入小路,这里隐藏着一个特别的客栈,而在这个拉萨保存最完整的贵族宅子对面,才是八廓街西藏人真正的生活。

这是拉萨

Am10:24我们已经进入拉萨,纳木错近在咫尺。一晃而过的路牌上写着“石宁村”,按说是个村落,但只零散地见着几间藏式小屋、小卖部和拖拉机。逐渐进入纳木错,山路盘旋着上上下下,一会儿便远远看到了宽敞平坦的蓝色湖面。纳木错有五分之三的湖面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内,五分之二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内。闲暇的时候坐在充满藏族风情的客栈或小店里,叫上一杯酸奶或甜茶,绝对是一种享受。
Pm15:28邦达仓斜对面是个新修缮的大院落,四层楼高,住了60户人。在门外很难猜到里面是如此庞大的院落,红色大铁门和绑着磨旧白布的门环,以及凹凸不平的石头路、昏暗的楼道在我们逐渐往里走后,渐渐明朗了,这完全不同于就一墙之隔的八廓街那么浮躁和热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穿着藏服,正在洗菜的妇女,其中一个说着流利的汉语,皮肤很白,我小心地问道:“您是西藏本地人吗?”她疑惑地看着我:“是啊,我祖辈都是西藏人。我在八廓街上开了个小店,专门卖藏族服饰。”说完,又继续自顾自地洗菜,一边还继续跟旁边的妇女用藏语聊起天来。
院子另一边,有个露天小餐馆,简单地撑起一个遮阳伞,拉着一块儿绿黄色方布作隔断,以示这里是餐馆区域,餐馆老板是西藏人,他老婆是四川人,这儿有十分正宗的四川小面,当然也有酥油茶和甜茶。这个院落很安宁,仿佛完全独立于整个街道之外,一扇红色大铁门隔绝了太多杂音,我想这才是现在的拉萨。

5天行摄小贴士

DAY1.西宁-西海镇-沙岛-青海湖特色风景

 

  • 1.原211厂的“上星站”色彩浓艳,极具特点。
  • 2.沙岛景区柔软的沙丘和蓝色湖面在质感上有十分明显的对比感。

拍摄提示

 

  • 1.原211厂适合拍摄人像和人文作品,黑白、色彩艳丽模式或宝丽莱色调都很能体现这里的特点。
  • 2.建议在沙岛景区准备200mm左右的长焦头,可拍到鸟类、牦牛和马群。DAY2.青海湖-茶卡盐湖-都兰

特色风景

 

  • 1.被铁锈染绿的盐湖在色彩上有很漂亮的过渡。
  • 2.在盐湖后面的采盐厂外,有十分壮观的盐山。

拍摄提示

 

  • 1.超广角适合拍摄盐湖的壮观场景。
  • 2.盐湖反光强,拍摄时优秀通过取景框取景;虽然反光强,但过曝画面也能表现湖面特色。
  • 3.高对比度黑白能更好表现盐山和天空质感。

DAY3.都兰-诺木洪农场-贝壳梁-格尔木

 

特色风景

 

  • 1.诺木洪镇前的戈壁和荒漠地貌十分具有G109沿途特点。
  • 2.进入诺木洪农场后的盐碱地路段很有荒漠感。
  • 3.70米长的贝壳梁能表现古海湾的面貌。

拍摄提示

 

  • 1.广角低角度可以体现地表的特点。
  • 2.运用机内闪光灯+闪光柔光罩可以突出近景特写,并保留天空层次。

DAY4.格尔木-索南达杰保护站-沱沱河大桥-唐古拉山垭口

特色风景

1.唐古拉山垭口常年会遇上风雪天,在这里你能碰到近在身边的雪山和雪地牧民。

拍摄提示

 

  • 1.在相机里调高对比度和饱和度。
  • 2.用高感光度拍风雪画面时,开启降噪功能。

DAY5.格尔木-那典-那曲-纳木错-拉萨
特色风景

 

  • 1.伴着雪山的纳木错湖区和当地牧民、帐篷极具藏族风格。
  • 2.拉萨八廓街的小巷里有十分地道的藏民建筑。

拍摄提示

 

  • 1.全景拍摄很适合湖区。
  • 2.黑白模式更适合拉萨街道上的纪实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