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层出不穷

在上海相机厂的成立和上海58型相机的成功形成产业生产的背景之下,1958年间,各地纷纷成立自己的照相机厂,先后成立的有南京、重庆、广州、福州等地的照相机厂,接着又以各种形式进入了工厂建设的阶段。1958年10月,由于对中国相机产业发展的重视,轻工部和浙江大学联合开办了“全国照相机技术培训班”,从这个班级走出来的成员,日后成为了国家照相机产业中的栋梁之材。1958年底的年终结算中,全国相机总产量达到了2.1万台。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因为在1956年时,全国相机生产总数不到100台,1957年也不过200台。而1958年,相机产量竟然翻了100多倍。

上海58型相机的成功,无疑是给中国相机工业打了一剂催化剂,在此后几年里,中国相机工业飞速发展:1959年年产量104000台,1960年年产量173100台。上海照相机厂更是不断发展壮大,在1958年至1960年三年间,生产出了好几个型号的照相机及摄影配件:1958年研制的58-Ⅱ型35mm小型照相机、58-Ⅲ型120折叠式照相机、58-Ⅳ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S-Ⅰ型小型曝光表;1959年试制成的新产品有59-Ⅰ型35mm框式取景照相机、上照一分厂的三脚架、S-Ⅱ型小型曝光表;上照二分厂的201型、202型120折叠式照相机在1960年投入生产。蒸蒸日上的相机产业一路引吭高歌。

但是,在接下来的六十年代,大跃进和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相机工业的发展。上海照相机厂的58-Ⅱ型照相机,也由于一些原因,镜头中构成第三组的高色散玻璃胚突然中断进口来源,造成光学质量极差,镜头成像质量下降的后果,而不得不于1961年5月全线停产,令人惋惜。

上海海鸥照相机厂生产的海鸥牌单反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