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中的反差和影调

图1
庶务修士食堂,喷泉修道院

这个主题表现了一个复杂的矛盾:我应该降低反差来保持食堂内部的细节,还是保持反差放弃外部的细节。我选择了后者,把外面的灌木丛隐去。照片的兴趣中心,是这间有100 多米长的食堂,它是给在那里工作的非神职人员(庶务修士)使用的。虽然你的视线会被透视的牵引力引导到远处白色的出口处,但那里显然不是兴趣中心。

这两个话题是互相缠结在一起的,我们没法分开来讨论。每个场景都有属于其本身的反差范围,但在黑白摄影中,这个范围可以被扩大、压缩或保持。我们可以告诉你,使用黑白胶片可以对反差进行惊人的(显著的、无限的)调整(见图1)。彩色摄影也可以进行反差控制,但传统彩色胶片摄影的控制范围会比黑白摄影小很多。而数码技术对黑白和彩色摄影的反差控制都是非常突出的。

反差不是构图的实际元素,而是一种构图技巧,其重要性在于它是眼睛和大脑观看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知道视线是从关键的区域随机地跳跃到其他区域的,而次要的元素以一种非常模糊的方式填充着其他空间。而视线一般会首先转移到高反差的场景中去。白色与深灰或黑色的对比有极强的冲击力。而黑色与浅灰或白色也同样如此。而浅灰与稍深一点的灰色或中性灰在一起,则不会马上吸引人的目光,深灰与稍浅一点的灰色或中性灰在一起也同样不会吸引人的目光。聪明的艺术家会根据需要运用这些关系,用强烈的反差获取冲击力,或者用柔和的反差获取微妙性。

高反差会让照片显得“干脆”和刺激;低反差则往往会透露出柔和的氛围。两种反差方式都有自己的定位,都对影像的最终调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拍摄的主题是什么。

反差受影调范围的影响并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拥有深黑和亮白色的照片,传统的中性灰可以柔化其反差,使它成为反差适中的照片。如果作品中最深和最浅的灰度紧邻在一起,而印相又使其中一端缺失,那么最终的印刷品会显得反差非常高。只要影像中的中间影调消失,高反差的效果就会被增强。

影像中的影调范围和反差之间并没有关系,这让人很吃惊,但事实如此。为了阐明这个看似矛盾的论点,你可以想象自己在放大机下用白光对相纸进行曝光(放大机中没有底片),不过首先你要用较重的黑色卡纸把相纸盖住。然后,慢慢把卡纸从相纸上移开,在相纸几乎被完全揭示出来前,关闭放大机。冲洗相纸的时候,它就会显示出从白色(在相纸的一端)到黑色(在另一端)的完整灰阶。虽然印出来的相片拥有完整的影调,但它完全没有反差可言!

相反,如果我们在相纸首先揭开的一端放置一件小物品(例如硬币),那么我们就会看到黑色和极深灰中间有一个全白的圆形。虽然影调范围没变,但相片却有极高的反差。如果硬币放在相纸中间,白色圆形的周边就是中性灰,相片的反差适中,而影调范围依然没变。如果硬币放在相纸的另一端,圆形的周围将是极浅灰和白色,反差就会很低,但影调范围还是没变。所以影像的反差取决于影调的排布位置,而不是影调的范围。一幅具有全白到全黑影调的照片可以显得很“浑浊”。一些没有没有全白或全黑的相片也可以显得很“干脆”、有反差。虽然影调范围和反差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但也会有很多例外。

3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