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全访谈
关于三毛
摄影之友:此次《三毛“天堂之鸟”20年忆——肖全摄影展》正值三毛逝世20周年,您想通过这次的展览为大家传达怎样的信息?
肖全:展览之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谈,真心地讨论了特别有意义的话题,那就是鼓励大家珍惜生命,又要有三毛的“流浪精神”。其实三毛的“流浪精神”并不是说要真的跟她一样背着包四处去流浪,而是要有独立的自我。三毛本人就特别有主见,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地方。而且她尊重生命,从心底里认为众生平等。她在少女时期就懂得勇敢的捍卫自己的权利,老师因为偏见体罚她,她受到了侮辱和委屈,就毅然选择了离开这个学校。三毛的父母也尊重她的选择,她也没用辜负父母的信任,她虽然自闭,但并没有堕落、消沉,反而开始跟着三个老师学画画,开始懂得寻找生命的快乐。
摄影之友:您拍摄过三毛,也用心体会过她,那三毛带给您最大的感动是什么?
肖全:我认为三毛是在“玩”人生。她去非洲生活,在那样的物质条件下,但凡有一点婆婆妈**心态肯定都是过不下去的。但她转念一想“我是在享受苦难、体验艰辛”,就像是修行一样,这是要有很高的境界才行的。她把那些有意思的场景通过充满感情的文字表达出来,然后整个台湾文艺界都疯狂了——从没有人感受过这样有激情的文字,一点都不做作。她走了50多个国家,世界各地的风情与人文最后都汇集到了她身上,形成了一种魅力。今天的很多所谓文化人会认为三毛是流行作家,是有点“掉价”的,文化人玩的是更深刻的东西,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三毛用一生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爱是什么。也因为我与三毛特殊的缘分,我得以拍到这些照片,分享给所以爱三毛、被她感动的人。
摄影之友:认识三毛之前您几乎都在成都拍摄,认识她之后才开始天南海北地去摄影。是否可以理解为是三毛开启了您四处漂泊、流浪拍摄的门?
肖全:这并不是绝对的原因,但至少是因素之一。在做摄影师之前我在北京当了4年飞行员,一次很偶然地临摹了一幅简庆福的摄影作品,是一个美丽又坚韧的女人的头像。当时我就想,我以后也要找这样美丽的、可以独当一面的太太,因为我是要四处跑的。你看我在还没正式接触摄影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自己不会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安安分分”地工作。人就是这样,很多东西早已在心中埋下了种子,遇到那么一个人,给了你提点和鼓励,种子就发芽了。
《三毛“天堂之鸟”20年忆——肖全摄影展》活动现场。photo by 林岚
关于器材
摄影之友:您现在是用数码相机还是胶片相机?更喜欢哪一类?
肖全:我从2008年才开始使用数码相机,我觉得数码相机方便,对于数码好还是胶片好并不太较真儿。数码摄影同样可以传达很多东西。不管是数码还是胶片,重要的还是你给别人看到的是什么。你用8×10、100×100,如果想法不好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