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苏丹国王号,每个房间的装饰装潢都不尽相同,有的散发着浓浓的远东气息,有的则是纯粹的英式皇家风范。穿过这些房间来到甲板,侍者的红色衣角在前方一拂而过,你似乎能嗅到波洛留下的雪茄烟味,能想象他们在船上如何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假期,尽管他们只是书中虚构的人物。

[box_left]特约作者 胡悦薏

很多人爱上摄影旅游,因为被广博而神奇的自然景观与丰厚深沉的民俗文化感动,从而更感知到生命的短暂与可贵,伟大与脆弱,他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这一切,让它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保留某个时间段的一瞬,在记录的同时,也记录了自己。[/box_left]

我们要去红海潜水,要去亚历山大寻找灯塔,还要去沙漠望星空,但是我们回忆起自己在埃及的旅程时,一致公认在苏丹国王号上的日子是最惬意最自在的,三餐定时开饭,精致下午茶足以消磨一个放松的午后,无论清晨夜晚,停泊后自有人来提示上岸游览神庙,岸上活动更有序,跟着人群走就是了!

源于东非高原的尼罗河,流经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苏丹⋯⋯青、白尼罗河在喀土穆相遇,最终从埃及流入地中海。从地理上说,埃及境内的尼罗河段连全长的四分之一都不到,但尼罗河的名字却是和埃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也许是因为埃及灿烂辉煌的古文明,照亮了奔腾不息的尼罗河,又或者,只有肥沃丰美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才能孕育出古埃及的旷世奇迹。

苏丹国王号 重生的美好年代

尼罗河上的蒸汽船航行始于1798年,今年恰好是苏丹国王号重生的第十年,要述说苏丹号的故事,得从欧洲史上的美好年代(the Belle Époque)说起。美好年代自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结束,所谓西方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方式大多在这个时期发展成型并且日臻成熟。苏丹国王号就是这个美好年代的一个美好回忆,它于1885年作为礼物馈赠给当时埃及的Fouad王,1937年,阿加莎·克里斯蒂以此为灵感写下了《尼罗河上的惨案》一书,Fouad王在1952年退位,自此,苏丹国王号被遗忘在历史风云的尘埃中。

直到2000年,两个渴望在尼罗河上经营游轮线路的梦想者来到了卢克索,在船东的带领下,在一个废弃的码头中发现了形近残骸的苏丹号,他们找到了一位海军工程师进行修复工作,依照老照片,在开罗搜集那个时代的家具、茶壶和瓷器,并将其修饰一新。在2001年的春天,苏丹号的黄铜轮桨再次行进在尼罗河中。

船侧的甲板上是观赏沿河风景的绝佳场所 F6.9,1/800秒,ISO200

全船仅23个尊贵舱位

尼罗河上的游轮和我们想象中登船即开即走的游轮不同,在从卢克索到阿斯旺的五天四晚行程里,游轮都会在港口静静地等待超过24个小时,等着你上岸游玩归来,其它游轮还可以选择晚些登船或提早离船,当然,你绝不会对苏丹国王号要求太多,因为全船只有23个尊贵舱位,紧俏抢手。

所有的房间都保留着那个特定时代的个性元素,这从每个房间的命名便可见一斑,1号房间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套房,3号房间是赫尔克里·波洛的大床间,6号的双人床房间以曾远征埃及的画家德农命名。每个房间的装饰装潢都不尽相同,有的散发着浓浓的远东气息,有的则是纯粹的英式皇家风范。穿过这些房间来到甲板,侍者的红色衣角在前方一拂而过,你似乎能嗅到波洛留下的雪茄烟味,能想象他们在船上如何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假期,尽管他们只是书中虚构的人物。

 

夜晚的集市是鲜活的世俗画面 F2.8 1/60秒,ISO800

迷失在神庙柱林中

在游轮上,可以报名参加岸上的神庙行程,我们报名了晚上的卡纳克神庙(Karnak)灯光秀活动,原因很简单,卢克索神庙(luxor)就在尼罗河游轮码头对岸,下了船晃悠过去就可以了, 我们甚至觉得在马路上绕神庙一圈也很不错,围着神庙的栏杆还不及半人高,可以清楚地看到神庙里矗立着一座清真寺,入内反而没有那种震撼奇妙的感觉,也许这 就是古人说的“只缘身在此山中”。

卢克索神庙门口原本有两座高耸的方尖碑,其中一座在19世纪初由当时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予法国国王,如今矗立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上,法王回赠了一座没走几天就坏了的大钟。据说法国作家福楼拜曾对着巴黎的方尖碑发出感叹:“多么孤独呀,它一定非常想念尼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