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桦林里喝着热羊奶吃着奶疙瘩,在惊险的峡谷小路上吹着口哨挥舞鞭子指挥着羊群,虽然险些从马背上摔下来,但这次完整的哈萨克牧民转场之旅,却可以让我对朋友们这样自豪地描述:“我在新疆玩了一回牧民转场,你们呢?”

[box_left]特邀摄影师 周一渤

摄影人、撰稿人、影像评论人、策划人。现为中国工人出版社《摄影百家》系列丛书主编。2003年10月获《中国国家地理》首届国家地理自然基金奖。[/box_left]

仿佛从云雾中降临的转场队伍

我们是幸运的。本想进入额尔齐斯河大峡谷采风,没想到手还没拍热,远处就传来了嘈杂的“咩⋯⋯咩⋯⋯”声;随后在逆光的尘土之中,突然就出现了规模浩大的羊群和马背上的帅小伙。这样的不期而遇,让我们大伙都异常兴奋,几个同伴惊喜地分别跑向不同的位置,对着转场的骆驼、羊群、牛群,以及骑在马上不停地吆喝着、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具有矫健身影的男人,还有驼峰上慢悠悠行进的女人和孩子,不住地对焦,摁动快门。戴着眼镜尽情拍摄中的焦波同志,半蹲着身子,不停地变换着步伐,在后退中寻找角度拍摄逼近的羊群。

以天为盖以地为席

经过简单地交涉之后,我们加入了转场队伍。骑在马背上,胡安用蹩脚的普通话和我闲聊起来,他们都是从冬窝子里(冬天定居的地方)出来赶往额尔齐斯河上游的高山夏季牧场,整个过程耗时约为5到7天,一路要翻峡谷、跨大河,毡房随走随搭建,吃干粮喝羊奶。眼前是一片白桦林,这里被哈萨克人称做“大东沟”,是哈萨克人转场的必经之地,也是他们转场途中歇息的中转站。我们在白桦林里稍作休整,队伍一停下,大家马上各自开始忙碌,男人们安顿牲畜,而女人们则在准备着午饭,这时又一个转场的阿吾勒(小部落)停在了白桦林,胡安招呼着对方与我们一起吃午饭。看到奶疙瘩堆满了小饭桌,奶茶冒出来丝丝热气,能够在这蓝天、白桦林、温暖的阳光下饱餐一顿,即使是一顿再简单不过的饭菜却能让我能够在多年之后仍旧回味起当时的那个味道与情愫。

1.刚搭好的毛毡房,今晚就住这里了F11,1/80秒,ISO100

2.萨莉娅是一个很喜欢拍照的女孩子F2.8,1/100秒,ISO100

3.奶疙瘩和热羊奶组成的午餐F9,1/120秒,ISO100

4.大伙准备搭建毛毡房F2.8,1/120秒,ISO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