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让我们想起茹遂初拍摄的第一张长江源头的珍贵照
片。1976年的那次考察拍摄,确定了长江的发源地,使长江的实际长度延
展了700公里,上升为世界第三长河。

冰洞 1976年8月摄于唐古拉山江源地区
冰洞 1976年8月摄于唐古拉山江源地区
[box_left]

fotog

摄影师简介:茹遂初

1 9 3 2年生。1949年
开始从事摄影工作,
1952年任西北画报
社记者组组长、1954
年调人民画报社任摄
影记者直至1993年
离休。现为《中国国
家地理》顾问,“中国
知名摄影家作品档案
网”编委会主任。

[/box_left]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江源地区,一直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还属于“无图区”。
万里长江究竟发源于何处,当时许多说法
都只是推测。1976年盛夏,在“长办”(长
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今长江水利委员会前
身)牵头、兰州军区和青海军区的支持下,
茹遂初带着大包小箱的摄影器材,与27人
小分队开始了历时近一个月的江源摄影
考察活动。

穿越草甸奔赴拍摄地

7月21日这支由记者、专业人员和负
责支援的解放军官兵组成的采摄考察组,
经格尔木沿青藏公路西南行,开始了探寻
长江源头之旅。随着考察的逐渐深入,脚
下已没有道路,汽车只能在草甸和荒漠
中穿行。考察队十轮牵引车常会陷入草
甸,驾驶员只好往轮子下垫木板,缓慢地
让车从草甸中爬出来,有时一天只能行走十几公里。后来为保证返程的汽油,大部
分同志在沱沱河畔安营留守,茹遂初和几
位需要考察的同志,轻装骑马穿越连绵不
断的沼泽地,继续向江源进发。茹遂初上
高原前还带着个1000mm的长焦头,但他
发现,在这种条件下,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这种镜头必须用专用的重型三脚架架起
来拍摄,但是在不断行军过程中根本没有
这样的机会。”

抓拍源头全景的“小插曲”

8月23日暮色苍茫中,茹遂初一行终
于到达大江源头。趁着第二天天阴不适
合拍摄,他踩点选择了拍摄江源的优秀位
置。8月25日一大早,万里无云,江源尽头
的姜根迪如冰川在阳光照射下格外的壮
丽。他急忙吃了几口橘子罐头,背起器材
就出发了。这里海拔已近6000米,茹遂初
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几口大气,几百米
的距离爬了两个多小时。爬上拍摄点,喘
息稍定,他急忙架起哈苏相机,“要表现出
长江源头壮丽的自然景观,需要用150镜头
拍摄一套四张接片。‘咔啪、咔啪、咔啪’当
我按到第四张的时候,没想到快门按不下
去了,原来片子用完了!在这个节骨眼上
出了这样的问题,真叫人着急。”茹遂初赶
快换上黑白后背拍了两套接片,又拿起135
相机拍了彩色负片。高原上气候瞬息万变,
当他再次装好120彩色反转片准备拍摄时,
太阳已被乌云遮住。他一直等到傍晚,太
阳再未露面。这套三接片成为唯一表现大
江之源最早的彩色反转片,弥足珍贵。

大江之源 1976年8月25日摄于唐古拉山各拉丹东
大江之源 1976年8月25日摄于唐古拉山各拉丹东

长江源首张照片的链接阅读:

拍摄江源时候,茹遂初在冰川的自拍照
拍摄江源时候,茹遂初在冰川的自拍照
如今长江源头的照片:2010年3月,中央电视 台主持人曲向东带领的民间考察队,寻找到茹 遂初当年拍摄的位置并拍下此照。由于气温升 高,仅仅30余年的时间,姜根迪如冰川己萎缩了 1公里,当年壮丽的冰川景观已不复存在
如今长江源头的照片:2010年3月,中央电视 台主持人曲向东带领的民间考察队,寻找到茹 遂初当年拍摄的位置并拍下此照。由于气温升 高,仅仅30余年的时间,姜根迪如冰川己萎缩了 1公里,当年壮丽的冰川景观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