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拍过你的家人吗?你是不是总是背着相机就出门了?或者他们在你的镜头中总是传统的、寻常的、和蔼可亲的样子?
最近两个月连续过了父亲节、母亲节、儿童节,我们特别制作了这个选题,让大家看到家人很酷、很有趣的一面,你会发现
丰富的题材就在你的身边。

编者按—在整理这个选题的过程中,我给很多摄影师
打了电话,问他们是不是为自己的亲人拍过照片,
大多数的回答是正在筹备或者尚未拍摄。本来以
为这是一个很老套的话题,没想到重新拾起来的
时候,亲人的肖像却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泛滥。
还清晰地记得2005年焦波《俺爹俺娘》出版
的时候,网上留言表示同感的就不计算了,不乏
很多远离父母的当即就回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当
年源自《俺爹俺娘》的情感,几乎成为整个中国人
的一种集体回首和朝拜。
2007年,充满活力和个性的摄影师陈曼为外
婆拍摄了一张很摇滚的肖像贴在自己的博客上,
加上对外婆一段生动的描述,颠覆了惯常对外婆
“和蔼可亲、温和隐忍”的性格的想象,一个爽朗、
时不时说句脏话,却充满慈爱的外婆,让我们觉得
亲切、可爱。
如此的回忆,在我们这次整理的作品中还有
很多。在这些肖像作品中,是异乎其他肖像的“生
动和陌生”,而是与众不同和放松。
请习惯拿起相机对着家人吧,他们一样有
没被我们发现的一面,幽默的、酷酷的,或者慈
祥的⋯⋯

[box_left]
[/box_left]

陈小波
新华社高级编辑、摄影评
论家。

摄影师:为家人拍照吧

去年、今年我参加策划了两个摄影项目,让我对家庭照片情
有独钟,心生崇敬。
2008年,在王府井大街展出了“三十年的民间记忆”摄影
展,其中在“一个家庭”单元中,十三个家庭贡献了他们长达
三十年的图片记录。展览时,在“一个家庭”驻足的观众,像
看自家的珍贵照片一样兴致盎然、唏嘘不已。
我目前在主持制作“60位60岁的中国人”系列,被访者都是普
通人,前提是每个人要提供个人从小到大的几十幅私人图片。
那些照片背后是一个个独立的人生,但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
命运紧密相连。我相信,当把这60个人的图片全部铺开在我们
面前,我们一定会在这样的图片面前震撼并重新思考过去。
也是在这两年,我开始关注那些杰出摄影家为家人拍摄的图
片。我在朱宪民那里看到他给自己和夫人的多幅自拍合影,
一双儿女的成长系列照;我在胡武功那里看到他在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给家人拍摄的图片:妹妹在跳皮筋、爸妈在包饺子、
乡下来的亲戚蹲在门口吃饭、爱人在给儿子换尿布;我在吴
家林那里看到他给两个双胞胎女儿持续记录;在张新民那里
发现他对双胞胎儿子从出生到结婚的全程跟踪。
这些摄影家现在都称自己无意识留下了这些家庭影像,并有
些后悔没能记录得更详尽更系统。胡武功说:“大部分摄影
师是不太会有意识为家人照相的⋯⋯看起来是反映自己家
人的生活,其实已经是对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的关照。回头来
看当年拍摄的照片,不在于拍摄什么人,不管是拍工农兵还
是拍自家人,只要揭示了人性、人本,只要是真实的生活,就
是有意义的。”
个人的、家庭的生活图像构成了特殊的历史。一个摄影师,
连自己的亲人、自己周围的人都不爱拍、不好好拍,那么,他
就是跑到再远的地方,又能拍出什么好照片来呢?

[box_left]
[/box_left]

老爷子的故事
摄影:姜一鸣
1981年出生,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老爷子姜健很执着。他的自拍
像里依然沿用了这种模式,而
且他希望能让自己去扮演他所
拍摄的对象。他说这样很有意
思,就像他非常不熟练地整理
领带和西服一样有意思。他执
着和老顽童的性格一直影响着
我和我的家庭,很快乐但也总
被我家老妈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