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中渗透着对日常生活的引用。时至今日,许多年轻摄影师们纷纷将目光转向日常之物以及日常生活碎片,尝试通过图像去介入快速转变中的都市日常,从而产生新的联系,赋予其“非常日”的全新意义。

BROWNIE 品牌旗舰店开幕之际,带来开幕群展“日常,非常日 The Everyday”。通过8位年轻摄影师及组合的作品,来检验他们如何通过摄影实践带领观者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灵感,或是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当代摄影在连接日常与艺术实践中扮演的角色。

本次 BROWNIE 开幕摄影群展结合了8组艺术装置或空间作为影像作品的载体,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观者对于日常的观展动线。每一组艺术装置都与展览作品相呼应,他们自成一体,又以有连贯性的的设计元素带领大众走进一场漫长的曝光之旅。从位于静安嘉里中心1楼展区“光隧道”为入口,经过“时间切片”、“时间快门”、“日晷”、“光缝”、“时间漩涡”板块,再于 BROWNIE 旗舰店内的“共振”和“聚点”区块结尾,BROWNIE 以更利于大众理解的展现方式展示着每一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吴舢锟,选自《一封来自远方的信 》系列, 2014
吴舢锟,选自《一封来自远方的信 》系列, 2014

吴舢锟和李超瑜的作品将都市日常放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吴舢锟的系列作品《一封来自远方的信》结合了摄影与拼贴的创作手法,来真实模拟数字时代下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当第一眼观看该系列时,我们会被图像顶层的树叶群所吸引,再次观看时,才能看清树叶下的物件与场景,它们都来自于吴舢锟所拍摄的日常旧照片,同时也是他记忆中的部分。吴舢锟借此系列创作也重新审视了数字时代下人与信息环境的关系,杂乱无章的树叶像是信息世界里的数字模板,它们大量地出现在我们周遭,而我们可能更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去看一看那些隐藏在树叶底下的信息表达。

李超瑜, 选自《百年之后》系列,2016
李超瑜, 选自《百年之后》系列,2016

而作为一名以摄影为主要实践的年轻艺术家,李超瑜的系列作品《百年之后》是一组融合了物件、装置和档案图像的摄影作品,意在探索和回顾那些发生在20世纪中的重大发现和发明。无论这些“新事物”是源自于科学主题的繁复研究,或是日常生活中的不经意的灵感闪现,当我们重新审视它们时,则会意识到对此般“新事物”的理解已与当初大相径庭——其中一部分被奉为经典,而另一些则被打上了过时的标签。无论是将重置的物品模型作为装置去拍摄,或是单独的图像,抑或是运用一些档案照片来可视化艺术家的想象,该项目尝试着重新想象并再次重现它们,靠近并检验在时间这一维度中,人们对待一样事物的看法产生的变化。

郑婷,选自《贝壳沙龙》,  2014
郑婷,选自《贝壳沙龙》, 2014

旅居伦敦的台湾摄影艺术家郑婷,则倾向于以怪诞的快照捕捉日常物品与情景。由于一个简单的渴望和一个阴错阳差的搜索结果而意外诞生的创作系列《贝克沙龙》中,郑婷通过精心的编排和制作,将烘焙的面包和编织的发辫这两样看似毫无联系的物件,妙趣横生地组合在了一起,又运用大胆的造型和独特的色彩,营造出一种平面空间里的超现实错觉。而整个系列的创作,也是郑婷利用摄影所做的一场人群艺术实验,除了她自己的感官体验以外,作品中还包含了公共工作坊形式的集体创作,来进行有关于人群之间触感的艺术体验:人与不同媒介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碰触。

杨燕媛, 选择《一样》, 2016
杨燕媛, 选择《一样》, 2016

而在杨燕媛看来,日常不是理所当然,我们应该认真去看待日常,但是也不应过分解读。隐没于日常之中的物件,没有轻重好坏,它们存在着一种平等性。她在作品《一样》中将隐没于日常之中的物件添上了油画般的色彩,并尝试赋予它们一种平等性,为我们看待日常事物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更为跳脱地去理解,更为自由地去感受。

杨嘉茜&朱喆,选自《静止物建》系列, 2016
杨嘉茜&朱喆,选自《静止物建》系列, 2016

同样以日常物件作为创作切入点的摄影师还有艺术家组合杨嘉茜&朱喆和阿德里安·萨姆松。参展系列《静止物建》是旅居纽约的组合杨嘉茜&朱喆重要代表作品。在该系列中,电视柜、刀叉、玻璃器皿……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物件,被艺术家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抽离出来,并被赋予了全新的空间维度和含义。通过这种“置换情境”的创作方式,能让观者在短暂的时间内可以忘记物件本来的定位,而去感知在图像中所表现出的全新空间和物件,感受那些超于现实的日常之美。

阿德里安·萨姆松, 选自《物件》系列,2015
阿德里安·萨姆松, 选自《物件》系列,2015

于此同时,斯洛伐克摄影艺术家阿德里安·萨姆松擅长从电影以及日常生活中发掘灵感,并着迷于图像的细节。无生命体征的物件是他执着的摄影对象。那些日常物件,在萨姆松抽象化的镜头语言中,如电影中的场景一般呈现。他通过极为考究的布光,对于拍摄对象进行二次创作。概念性的静物,由此形成一个结构,呈现出悬浮或只是散落在桌子上的状态,是他对于日常物件艺术化的摄影实践。

刘张铂泷,选自《痕迹》系列,  2013
刘张铂泷,选自《痕迹》系列, 2013

“日常,非常日”展览的最后两位摄影艺术家刘张铂泷与苏杰浩则从不同侧面展现出他们对日常的冥想。刘张铂泷的历年作品中都表现出对日常生活中物件和痕迹的关注。在《痕迹》系列中,刘张铂泷细心地对人们熟悉的公共空间,如走廊、教室、博物馆进行观察,拍摄了一系列人类城市化生活中留下的痕迹的呈现。从博物馆空无一物的展柜到到小鸟标本留在帆布上的轮廓,再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艺术家旨在用摄影去讨论“缺席”(已不存在的事物)和“在场”(痕迹),以及存在与想象之间的关系。

苏杰浩, 选自《瓦勒:日常图景》系列, 2016
苏杰浩, 选自《瓦勒:日常图景》系列, 2016

受到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影响,青年摄影师苏杰浩的《瓦莱:日常图景》选择摒弃对山区现实问题的讨论,而以一种直觉和主观的叙事手法展示他所在驻地小村瓦莱的面貌;同时透过自然和生活场景、文化空间、若干历史记忆等几种不同而又相互相塑造的层面,去研究这种“日常”背后吸引他的场所精神。

日常,非常日 THE EVERYDAY —— BROWNIE开幕摄影群展

《日常,非常日》主海报

题目:《日常,非常日》
时间: 2017.9.8 – 2017.10.15
地点: 上海静安嘉里中心 1F 中庭 & BROWNIE 品牌旗舰店
参展艺术家: 阿德里安·萨姆松、李超瑜、刘张铂泷、苏杰浩、吴舢锟、杨嘉茜&朱喆、杨燕媛、郑婷
策展人/艺术顾问: 何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