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梦——记高继生和他的私人相机博物馆

一位69岁的老人每天清晨,从杭州米市巷小区赶着坐上K151早班电车,来到城北高架桥下的一处简易民居内,这里挂着的牌子是——高氏相机博物馆鉴定部,这座由老人出资一手创办并负责管理的一家私人相机博物馆每日8点准时开门迎客,老人收藏相机50年,独自一人在馆内守了18个年头,这位老人的名字叫——高继生!

高继生!一个普通的名字,在前一个多星期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现在这个名字我会谨记。

现在无论你在百度还是在谷歌,你输入高继生这个名字,都会搜到他和他相机博物馆的故事。而我是偶然听一个朋友讲起他的事情,就萌生对他采访的强烈意愿,在上个星期在我这位朋友的陪同下我完成了我的采访。

由于我是周末赶到杭州的,而高老先生周末不在博物馆里,我和他约定先去家里接他,然后一起去博物馆。当我进入高老先生杭州米市巷小区的家中时,昏暗而简单的环境里却挂着些不寻常的东西,正当我对着墙上4张火棉胶玻璃板得底片仔细研究时,高老先生的夫人一杯热茶已递到我的手中。

高老先生米市巷小区的家

本文作者和高老先生

梦起50年前

我捧着茶坐了下来就和高老先生聊了起来。

1960年.高继生18岁就参加了工作。在德胜桥小学当代课老师,教语文和数学。第一个月发下工资30元5角.立马去买了一台德国蔡司相机。整整花费30元;余下5角钱。和母亲吃了2个月的稀饭.饿到眼冒金星。我问他为什么第一个月工资就去买了相机,高老先生笑笑说道:“我父亲曾是国民党的高级记者,所以我从小就会接触到父亲的相机,对相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爱。”

在教足两个学期.因家中成分不好.不让他这“黑五类”继续的为人师表了,“被下岗”的高老先生为了生计,就跑去德胜坝码头当装卸工,他90斤,而一个包倒有300斤,两入抬上船,眺板走到一半.他连人带包折进了河里,做了一天就被再次“被下岗”。

高老先生展示家中收藏

国产飞舟 、西湖样机

12评论

评论已关闭.